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 技术应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应用 » 应用方案 » 宽带中国 » 正文

智能交通需求快速增长 趋势已不可逆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04  来源:中国智慧城市网  浏览次数:451
核心提示:目前城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强劲,根据交通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将由7.4万公里增至10.8万公里;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将向山区和丘陵等恶劣地质条件地区发展,需要建设大量的桥梁和隧道,另外信息化系统覆盖率和性能不断升级,这将使高速公路基础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投入大幅提高,因此,智能交通需求将持续增长。


在城市化进程和机动车保有量大幅攀升的双重因素推动下,智能交通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在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城市智能交通建设投入将继续快速增长:通过“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和积累,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城市智能交通硬件系统已初具规模,智能交通建设除硬件系统进一步提 高覆盖率和性能升级外将逐步向软件系统升级和信息服务方向过渡;中西部地区是城市化进展最快的地区,新城市区的出现带来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强烈需求,普遍采取的“一步到位”的建设方式催生了大批千万级整体解决方案项目的出现;车联网方面的创新应用也将随着技术和产品的成熟在未来几年逐步展开试用并推广,服务于广大营运和个体出行者,将为行业带来广阔的新空间。国内城市智能交通行业解决方案和产品渐趋稳定,部分龙头企业利用资金、技术、渠道和品牌优势正在进行全国化布局,行业整体处于幼稚期向成长期的过渡阶段,行业需求增长明确且空间广阔,未来5年内将保持较高的增速。
  
1、城镇化和机动车保有量攀升是主要驱动因素
  
城镇人口占比接近5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与工业化互动中呈加速发展趋势。根据中国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比已经达到49.68%(扣除流动人口后的实际城镇化率要低一些),大幅超出一般预期,人口大量集中使城市道路承载能力面临严峻考验,也为智能交通带来发展机遇。
  
城镇化进程将继续保持高增速。根据世界银行2010年统计数据,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率均已超过65%,中国城镇化率为超过50%,仍存在较大空间。根据世界城市化发展共同规律“纳瑟姆曲线”,城市化过程包括二个拐点:当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代表经济发展势头较为缓慢的准备阶段,这个国家尚处于农业社会;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经济发展势头极为迅猛的高速阶段,这个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到超过70%之后,出现第二个拐点,代表经济发展势头再次趋于平缓的成熟阶段,这时,这个国家也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后工业社会。我国城镇化水平在94年首次突破30%,之后保持年均0.89个百分点的高速增长。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全国城镇化率在十二五期间将上升4个百分点,年均上升0.8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动特别是中西部的发展将为智能交通行业带来增量市场。

“路”和“车”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国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机动车保有量连续三年保持接近两位数的增长,截至2011年已达到2.25亿台。而在公路建设方面,经过2005年前的集中建设后已有所放缓,近5年来全国公路总里程数平均增速在4%以下。“路”和“车”的供需矛盾已经日趋尖锐,交通问题凸显不可避免。
  
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加剧。据中国科学院《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全国已有17个城市的市民平均每天在路上时间大约为30分钟,其中北京最长,为52分钟,广州48分钟,上海47分钟,深圳46分钟。拥堵产生的时间、燃油和环境污染据等损失据估计已经达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解决交通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交通事故损失惊人。据公安部统计,2010年全国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19512起,造成人员死亡65225名,平均每8分钟有一人因车祸丧生,2001至2010十年间有90万人因车祸丧生,直接财产损失196亿元,实际数据可能远远高于统计。随着道路设施逐步完善以及监管执法力度提高,近年来国内交通安全水平逐年提高,事故造成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逐年递减,然而交通事故数和事故伤亡人数在全球范围内仍居于首位,提高交通安全任重而道远。
  
2、政策空间收窄使智能交通成必然选择
  
国内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各种政策措施纷纷出台:
  
行政管理: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减少出行机动车数量以及交通违章行为。具体手段有加强违章执法和处罚力度,限号行驶(北京、南昌),限量购车(北京)等。除违章执法处罚为常规手段外,限号和限购均为极端的临时性措施,主要目的是为公共资源建设争取时间。
  
经济调节:通过提高成本的手段减少个人机动车类交通工具使用。主要方式有拍卖车牌价格(上海),提高停车费用(北京、深圳等),征收城市拥堵费(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酝酿中)。除拍卖车牌为类似于限行限号的极端临时性措施外,提高停车费和征收城市拥堵费在国外大城市均有应用,是改善交通拥堵有效的辅助措施。
  
公共资源:提供更多道路和公交资源以及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根本性办法。传统的手段为增扩道路资源以及建设公交车、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资源,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的智能交通必然是未来发展重点。

3、智能交通需求旺盛
  
通过相关调查和问卷结果显示,国内交通管理者和运营及个体出行者对智能交通系统需求旺盛。
  
交通管理者需求:1)减少事故(与政绩直接挂钩,路口信号控制和电子警察系统效果明显);2)缓解拥堵(民生工程,信号控制系统提高通行效率,电子警察系统减少事故进而缓解拥堵);3)方便管理(警力不足以全面覆盖,集成指挥平台可实现对各子系统的高效指挥管理);4)创造收入(违章罚款,一套新电子警察系统半个月左右可收回成本)。
  
运营及个体出行者需求:1)减少通勤时间;2)享受信息服务。大部分受访者(包括地铁、公交、私家车出行者)均表示愿意为减少通勤时间付费,最需要的智能交通系统是信息服务系统;阻碍受访者使用智能交通产品的最大瓶颈选项中没有产品、不易使用、价格贵、信息滞后或不准确各有15%以上选择率。
  
4、结语
  
根据中国ITS应用委员会引用中国交通技术网《2011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总规模为100.2亿元,重点是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视频监控和电子警察三个细分领域,项目数量占比分别为33.2%、23.4%和20.4%。目前城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强劲,根据交通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将由7.4万公里增至10.8万公里;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将向山区和丘陵等恶劣地质条件地区发展,需要建设大量的桥梁和隧道,另外信息化系统覆盖率和性能不断升级,这将使高速公路基础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投入大幅提高,因此,智能交通需求将持续增长。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趋势
 
[ 技术应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应用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