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上海智慧城市宣传周”上,形形色色的智慧社区模式让人目不暇接,各种智慧应用谱写了衣食住行的美好蓝图。然而,随着智慧社区的试点和推进,各自为阵、缺少互通的弊端渐渐显现。专家表示,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顶层设计,智慧社区可能会变成信息孤岛。
一张“万能”银行卡
12月5日,在上海智慧社区研讨会上,全市16个智慧社区试点单位、应用合作厂商和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展示试点成果,交流经验。泽阳科技CEO张元刚带来一张特殊的银行卡,这张卡片不仅集信用卡、交通卡、小区门卡、水电煤缴费卡于一身,还能到菜场买菜,解决现金买菜所带来的不卫生、不方便等问题。刷卡买菜,已经在浦东新区、杨浦区等智慧社区的菜场开始试点。张元刚告诉《IT时报》记者,“这张卡的外观和别的银行卡没什么两样,但是它内置了独特的RFID芯片,可以清晰地记录人们何时何地、在哪里买过菜。如果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相关部门能迅速找到病菌源头,并向其他消费者发出警报。”
吃,可以吃得便捷放心。信息化的医疗和养老服务,也变得更精准、更贴心。古美街道演示的IPTV在线医疗服务,在家里用电视就能预约挂号,不用再为医院里漫长的等候而犯愁。老人一个人在家,没人照看怎么办?海阳老年事业发展中心和杨浦区合作的养老模式,整合了老人关爱系统、养老服务系统、健康档案系统等资源,为老人在家中设置紧急援助系统和智能定位系统,让子女随时了解老人的动态。
新江湾城街道展示的“社区综合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也让人眼前一亮,通过IPTV或电脑终端,社区居民可以轻松获得订餐、搜索路况、维修家电等服务。社区还会通过各类终端,把最新的小区公告和便民信息推送给居民。
实现“大智慧”还欠互通互融
尽管各类应用精彩纷呈,但是各试点单位模式不统一,也引发了种种担忧。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副所长、专业首席研究员何万蓬指出,上海的智慧社区试点单位各有各的特点,但是由于缺少了最核心的顶层设计,仿佛一个个信息孤岛,缺少了互通互联的氛围。上海一共有220多个大型社区,如果你一套系统、我一套系统,不仅容易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而且所涉及的服务也会有局限性,很难把智慧社区模式做大。
上海因奈特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施聪也强调了融合的重要性。他对《IT时报》记者说,现在每个试点社区搭建自己的模式,采用各自的管道,虽然各种智能应用也都能跑起来,但这种服务是被动的、覆盖面比较小的。“譬方说智慧民生吧,我们每个人的民生问题,政府各部门都是有接口的,但是需要人们主动去跑各部门;随着智慧社区的发展,这些服务会由政府主动推送给居民。你需要什么服务,我就主动送上门来。要整合线下线上的各种资源,需要一个非常智能、覆盖面很广的统一平台,政府的信息、企业的应用都整合到这个平台上,信息与信息之间形成智能衔接,主动地推送给用户。”
融合的另一层含义是政府部门间的资源整合。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向记者表示,譬如,发展智能电网,不只是电力一家的事;智慧医疗、数字社区等,也都需要一个跨部门的协调机制。跨部门的横向整合,是智慧社区发展中的特点,也是一个难点。
电信运营商被寄予厚望
智慧社区需要有一个顶层架构。这个架构怎么搭?谁来搭?却是世界性的难题。不少人将目光转向了电信、联通等电信运营商。
“上海电信的城市光网已经超过250万户,WiFi热点数超过8000个,3G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为智慧社区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施聪说,从智慧社区的重要元素来看,必须有进入家庭的终端,才能让居民享受到智慧应用。而无论是手机、电视、电脑,电信运营商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智慧社区可以由政府主导,由中国电信等运营商搭建一个大平台,公共服务机构、企业服务机构都可以将应用整合嵌入这个平台,跟电信的主渠道进行对接,实现资源共享。”
除了平台整合的优势外,施聪认为,运营商还能引领出较好的智慧社区商业模式。“运营商本身可以通过宽带、流量等来收费,这是一个家庭相对固定的支出。智慧社区的商业服务如果嵌入套餐资费成为一种增值服务,譬如每个月收取一两元月租费,可能更容易让居民接受。”施聪说,协作将是智慧社区未来的主旋律,营造一个良好的智慧社区业务的生态环境,政府获取公共价值、企业获取商业价值、用户获得贴心服务,这样的模式才能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