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浪潮正扑面而来。过去,有专家说城镇化的本质是“农民进城”,今天,新型城镇化强调“人的城镇化”,“人”是主角。
在侨乡容县,人多地少、城镇化水平低,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破题开局,发展可持续的城镇化?
容县提出,开展园区建设大会战、城市建设大会战、旅游发展大会战,实施大县城战略,打造特色小镇,以产业带动可持续的城镇化,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容县县委书记葛国科说:“城镇化绝不是简单的农民进城和城市面积摊大饼,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要把握好‘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打造特色小镇 农民离土不离乡
48岁的农民陈廷强2011年在容县杨梅镇商住小区购房,现在他开店经商,进城的一家人其乐融融。陈廷强所在的杨梅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这个小有名气的“农民城”街道整洁、商业繁荣、小区和谐。
重点发展中心镇,把小城镇建设成为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节点,在容县像杨梅镇这样的特色小镇还有黎村、自良、十里、浪水、灵山等一大批。在城镇化建设中,容县突出侨乡文化特色,以创建“广西旅游特色名县”为契机,加快推进特色节点镇建设,做好山、水、人、文、侨、楼的文章,最大限度地凝聚历史之韵、生态之灵、文化之根、人本之气。
容县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有公共教育、就业服务、医疗卫生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2013年9月起,村卫生室新农合门诊统筹“一元钱看病、免费供药”实现全覆盖。2013年,容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63%,全县全年共发放补偿金额21410.26万元,新农合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8.84%。
打造大县城 区城同建产城融合
黎贞汉、谢安慧夫妇,双双在经济开发区的南方食品集团公司上班。住上小洋房,开上小四轮,一家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区城同建”、产城融合,他们所在的经济开发区已经建设成为厂房林立、生机勃发、产业聚集功能凸显的经济高地和配套完善、靓丽多彩的商住小区。
为吸引农民进城,容县大力实施提升城市品位工程,2013年绣江休闲文化带状公园等一批基础设施建成使用,容州国际大酒店建成营业,容州商业步行街建成开街。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0平方公里扩大到15平方公里,人口由15万人增加到17万人。
未来,容县提出,力争到2020年把城区建成人口超过2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该县正大力谋划实施“东扩西移南延”城市发展战略,推进绣江一江两岸和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四个新区“一江两岸四新区”建设。
大县城战略必须有产业支撑,让农民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既能安居,又能乐业。容县以工业集聚区为依托,大上工业项目,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持。2013年,容县经济开发区新开工项目10个,实际完成投资2.5亿元;续建项目15个,实际完成投资额10亿元;竣工投产项目20个,实际完成投资额5亿元。容县把产业支撑、工业发展与社区建设衔接起来,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保障,使进城后的农民不但住得好了,收入也高了,腰包也鼓了。
提升人服务人 新老市民同提高
容县县长赵翔说,有序推进人的城镇化,关键是要解决“转移人、提升人、服务人”这三个问题,让入城的农民有一种家园感、归属感、幸福感。为改变过去农民工身子进了城,但身份进不了城、待遇进不了城的问题,容县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创造条件,打破户籍壁垒、身份界限,吸引农民进城,实现“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
对进城农民工,该县科学规划扩建城镇学校,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科学安排进城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区公立学校就读,与城区居民子女享受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自2011年开展城镇中小学建设大会战以来,容县实施教育项目86个,投资19209.2万元,增加教室225个,按每班50人计,共增加学位11250个。下一步,容县将在县城新建或改扩建部分中小学校舍,规划扩建、新建中小学校5所。2012年起,容县稳步推行公立医院改革,计划在经济开发区附近筹办一个三级医院,为群众提供更方便、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城镇在不断发展,人的素质必须同步跟上。不仅新转移进城的市民要提升素质,老市民也要提升素质。容县采取灵活多样的市民宣教活动,不断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该县组织编印《文明礼仪》宣传小册子16000多份,派发到社区和经济园区企业。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交通陋习,文明委成员单位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县城机关单位、社区广泛开办“文明市民学校”、“道德讲堂”,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就如何提升农民工的能力、素质,容县人社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每年联合开展创业就业培训,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