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阳信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 铺展“梨乡水城”新画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11  来源:滨州传媒网  浏览次数:2697
核心提示:“城市变大了、道路变宽了、楼房变高了、环境变美了,少了土气,多了灵气。”一位常到阳信做生意的外地老板,对朋友发出这样的感慨。行走在阳信新县城,绿伴行、花赏心、水提神、景怡人,湖光水色与周边的小区建筑和谐地融为一体,秀美的“梨乡水城”让人心生留恋。
“城市变大了、道路变宽了、楼房变高了、环境变美了,少了土气,多了灵气。”一位常到阳信做生意的外地老板,对朋友发出这样的感慨。行走在阳信新县城,绿伴行、花赏心、水提神、景怡人,湖光水色与周边的小区建筑和谐地融为一体,秀美的“梨乡水城”让人心生留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四化同步、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阳信县借力推动县域内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提出了打造开放的‘梨乡水城’的发展战略。”阳信县委书记马福祥告诉记者。作为“中国鸭梨之乡”,阳信鸭梨早已誉冠全球,2013年阳信白杨河湿地公园又被列为省级湿地公园,县域内的湿地资源得到充分重视,“梨乡水城”的城市发展规划便由此而来。

阳信县总人口45万人,城市规模相对较小。到2007年时,阳信县城建成区面积仅有8.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8.2万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发展的惯性,阳信城区西部是梨园保护区,北部重点发展工业,南部以众多居住小区为主体的大量开发建设,导致城区整体发展的空间极为有限,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趋于饱和,滞后于经济发展增速和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基于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阳信县决定在老城区东部开发建设新的发展空间,打造宜居、宜游、易业的城市。在此基础上,该县提出了“绿为韵、水为魂、路为骨、花为景”的建设理念,以城建重点项目和民生保障工程为重点,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建造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象,汇聚人气,促进发展。

2011年以来,该县以城区道路建设为龙骨,新建了阳城八路、河东三路等“四纵四横”的主干道路,人均城市道路面积50平方米;以主体楼群建设为内涵,商务中心及8栋群楼、第一实验学校、新汽车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医院、益源大厦、鲁北大市场等公共与商业项目拔地而起,阳光嘉园、恒泰家园、滨阳小区等居住小区全面建成,累计竣工房地产面积近80万平方米;以公园、游园为点,以河岸、道路为线,以广场、庭院、小区绿化为面,拆墙透绿、沿路建绿、见缝插绿,城区新增公园及绿地110余万平方米,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37.2%;以九龙湖和翠岛湖为枢纽,打造“一河两湖六景十二桥”环城水系风景带,建成了融市民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滨水景观长廊。通过几年时间的精心打造,阳信县城实现了新蜕变,一座风格鲜明、独具魅力的新城正拔地而起。

为保护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阳信县以高效生态为导向,以资源节约、环境优化为依托,全面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0.4万平方米,2480户居民在“节能暖房”工程中直接受益。结合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2011年该县被评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获得国家补助资金1200万元。银座世纪广场、温店镇服务中心等地源热泵项目已通过省市专家组验收;商务中心及群楼地源热泵系统投入使用,实现稳定供热与供冷,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成为我市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群。

在加快县城建设的同时,阳信县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根据《阳信县城镇化发展规划》,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县城规划区内城中村及企事业单位整合为11个社区,将全县其它镇村整合为9个城镇社区和60个新型农村社区。目前在建或竣工社区26个,金阳办的西湖社区、温店镇的温新园社区等多个新型农村社区已竣工入住,河流镇的富民社区、商店镇的第一社区等多个农村新型社区加速建设;对老城区面粉厂、图书馆、文化馆、建筑公司等10个棚户区进行改造,469户居民已搬入新居,极大地改善了区域人居环境。对高池、赵宋、马英房等20个城中村进行改造,腾空土地2200余亩,搬迁村民1980户,旭岳名都社区、得瑞龙湖安园、幸福城社区等多个安置社区纷纷启动,累计建设安置楼房116栋,已有2000余户村民住上了新楼房。各乡镇办的学校、卫生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也都同步改造提升或新建,有序推进了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