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移动支付领域的争夺,似乎变成了阿里和腾讯两家的对手戏,从让红包飞和微信红包,到嘀嘀和快的打车疯狂补贴,各种疯狂抢用户外带扩张地盘,看上去百度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动作还未外露。但从网络巨头们寸土不让和逢坑必占的斗争精神来看,这完全不符合逻辑,这么热闹的斗争,这么有前景的业务,怎么能少了百度。
百度的核心商业模式与腾讯和阿里不一样,百度的核心是流量,而腾讯和阿里的核心是用户。有用户意味着必然会有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而有流量则意味着虽然瞬间冲击力较强,用户不易留存。因此,阿里和腾讯通过自身的账户体系发展移动支付,可以做到顺风顺水,可百度通过自身流量发展移动支付,则存在挑战。一般来说,大家都是这么看的。可反过来想一下,流量冲击未必不能把账户体系培养出来,直线无法走,曲线难道还不行么?答案是,有可能。
百度的不同思路:先做场景再做支付
过去两年,百度除了用巨大流量实现自己的收入之外,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用流量在移动端养账户。不过其实现路径并非像腾讯和阿里那样,通过QQ或购物这种单一的免费服务达到目的,而是采取了多头并举的方式。
截止2013年底,百度旗下14款用户过亿的移动应用,至少有10个是与账户有关的。如地图、个人云、分发、轻应用和团购这些业务,属于对账户的重度依赖型业务,其他如视频、阅读、音乐、文库等,对账户的依赖性稍轻。所有这些业务累计的账户数,加起来也是个惊人的数字。
历史经验证明,搜索引擎根本无法用单一业务去发展账户,如谷歌不可能靠一个搜索积累登陆用户,可能谷歌的邮箱是账户体系建设的主力,其他大小上百种业务是辅助,共同往前推,全面打通后,一个庞大的账户体系就成型了。百度要走的路,也是这条,只是看上去不明显,因为一个一站式账户体系,还没有完全露出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