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新型城镇化引领的创新价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16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次数:955
破解半城镇化困境的合理途径是通过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水平,避免农民工跨地大规模的流动,使农民工可以真正的转变为城市居民,实现生活方式的彻底转变。中原经济区的多级城镇体系建设正是瞄准这一目标的创新之举。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构建五级城镇体系。五级城镇体系相对于其他地区,其内容更加丰富,城镇体系的分布更加全面。特别是第五级城镇体系——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使得城镇化的过程大大加速。

新型社区建设所遵循的原则是在城镇化和工业化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通过政府集中规划加速城镇化进程。因此,新型社区既不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城镇体系的一个层级,在农村就地营造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实现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转变。作为城镇体系最基础的一层,新型农村社区在实现城镇功能的同时,也为工业化带来了劳动力和工业用地。在实现城镇化的同时,促进工业化的发展。这是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创新所在。

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触及了社会转型的深层结构问题,明确了农村社会转型的目标

现代化转型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综合目标。现代化不仅是一个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概念,也是一个社会转型的概念。阻碍现代化转型的真正困难或许并不在于经济增长本身,而在于人的转变。传统农业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农民作为小生产者而存在。小生产者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了农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文化取向。这是现代化转型的深层结构问题。要实现现代化转型,实现农耕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农民这个社会主体进行彻底改造。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战略促使社会变革触及了这一现代化转型中的深层结构问题,找到了打破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方向,具体体现在对农民的改造所涉及的两个重要层面:生产方式的改造和生活方式的改造。

“三化”协调发展道路,对农村和农民生产方式的改造体现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方面。“三化”协调发展道路中重要的一环是实现新型工业化,通过承接产业转移,通过产业集聚区建设,通过产城融合发展,促使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地转变为产业工人和经营者,成为市场经济的直接参与人。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也伴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运营,使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使进城的农民和留在农村的农民都加入到现代的产业体系当中,完成大部分人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改造。

“三化”协调发展道路,对农村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改造体现在新型城镇化方面。通过多级城镇体系的建设,让部分农民工融入大城市,部分农民工融入中等城市,部分农民工就近融入新型社区,让城市生活方式成为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政府按照现代城市社区标准提供全面的、均等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政府投入一次到位、长久有效,彻底结束农村发展年年投资、年年撒胡椒面、年年不见明显成效的局面,实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跨越式进步。

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找到了政府与市场作用的接轨点

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诸多实践使河南找到了政府与市场作用的接轨点,即政府制定那些不能自由流动生产要素的分配原则,给出约束条件,市场在约束条件下行为。其中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保护耕地与优化土地利用效率。“三化”协调发展的创新在于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依据市场规则配置资源,通过市场手段谋求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为资源定价,但一切的前提在于保证土地红线不被突破。政府从总量规模上控制农业用地,但土地利用的具体方向由市场指引。以效率为标准进行资源配置,以规模总量为约束条件,实现了政府职能和市场职能的有效定位。

2.政府组织规划城镇体系,牵头新型社区建设,引导市场资金具体实施。推进“三化”协调发展过程中,新型城镇化作为引领环节,政府必须积极推进。但这种推进表现在城镇体系的规划上,表现在项目工作的组织实施上,表现在牵头建设上。在所有的工作当中坚持政府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市场资金投资项目建设;政府一方面牵线搭桥引入民间资本,另一方面严格自律保证自身零收益。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