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农业大省城镇化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16  来源:黑龙江日报  浏览次数:909
核心提示:作为农业大省,经济欠发达省份,我省的城镇化也面临着特殊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农村尚有大量的农民需要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产业支撑能力薄弱,城镇化建设的财力有限等问题突出。
作为农业大省,经济欠发达省份,我省的城镇化也面临着特殊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农村尚有大量的农民需要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产业支撑能力薄弱,城镇化建设的财力有限等问题突出。走好我省的城镇化之路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深入推进:

一、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重点推广新品种使用、耕地保护与节约利用、农业节水灌溉、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性农业技术;加快开发多功能、经济型、适用农业机械,努力促进农机和农艺有机结合;重点开发农情监测、信息采集、市场管理等农业生产经营技术,加快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和应用。二是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强和改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与服务,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标准化,加快园艺产品生产设施化,支持畜禽产品生产规模化,鼓励水产养殖健康化。三是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建设和改造一批区域性产地批发市场,支持产地批发市场储藏保鲜、物流配送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企业集中和产业集聚,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和集聚区,搞好农业产业区域布局,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二、通过发展城市集群提升城镇化发展的辐射力。我省农区发展城市集群既是自身从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兴产业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我省优化区域布局,填补农区缺少中等规模城市群支撑空白,加快推进城镇化,加速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必然选择。我省农区城镇化不仅要主动融入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群经济带,而且要突出地域特色,形成以区域中心为核心,以县市为关键节点,以众多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为重要依托的产城融合、发展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空间结构布局。为此,各地应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突出特色、多策并举,建设异彩纷呈、魅力独具、环境优美、内涵丰富的小城镇和新农村。

三、进一步增强产业园区功能提升产业平台的承载力。一是园区建设应放眼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角度进行规划,做到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配套,以顶层设计和高端规划引领大企业、大项目向园区集聚发展,促进园区建设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把园区建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服务配套、功能完备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二是按现代化城区标准确定园区发展框架,依托园区的区位特点,坚持城乡协调,整体推进,把园区建设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有计划地撤并周边村屯,扩规模、增人口、聚产业,有效增加园区发展空间,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高度集聚,使园区建设真正体现产业与城市的联动发展,逐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兴城区。三是以园区生活服务区为中心,配套建设好学校、医院、商场、金融机构等公共设施,全方位满足园区生产生活需要,不断提高园区层次,提升园区品位,打造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宜居宜业的产业。

四、积极探索垦区、林区等带动农村城镇化新途径。充分利用农场、林业局现有基础设施,按照“规划一体、管理一体、社会事业一体、组织推进一体、政策趋向一体”的要求,推动5公里范围内村屯向场(局)中心聚集、共享共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资源。到2015年力争有10个农垦、森工试点小城镇实现“五位一体”。2020年全部实现“五位一体”。同时,积极发展农垦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到2015年形成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和九三农垦城等5个10万人以上的农垦中心城市、100个农垦特色小城镇。

五、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加强城市规划与周边乡村规划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衔接协调。尽快编制完成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县(市)域镇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规划,小城镇总体规划完成90%,村庄建设规划完成50%,合理安排乡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