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大数据时代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中国需要在公开信息资源、优化产业环境、发展核心技术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预计明年全球网民平均每月下载的数据流量将达到10G,如果你的下载量还达不到这一水平的话,说明你已经落后了。”不久前,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于上海召开的“大数据:挑战与机遇”专题研讨会上,在作出一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比较之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半开玩笑地向与会者“宣告”: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大数据是21世纪最重要、最关键的资产,蕴含着前所未有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信息化百人会成员、中国电信集团政企客户事业部副经理韩臻聪表示,从企业的角度看,大数据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表现在创造了透明度,通过一些可控的实验发现新的需求、揭示多样性、提升性能以及挖掘用户细分、开展客户化的定制化产品服务等,更重要的是大数据孕育了新的经济模式,将商业和经济带入一个重新洗牌的时代。”他说道。
这让许多人对未来充满憧憬。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和法国成为了世界的领导者;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直至今天。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疑问是,在这一次大数据和云计算共同支撑的工业革命中,有没有可能让中国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科技中心主任周涛雄心勃勃。
问题是,中国做好准备了吗?
“中国的大数据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数据处理技术不高,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比较大的挑战。”信息化百人会学术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的话代表多位受访专家的共同观点。
放眼未来,专家们表示,国家应进一步加强规划和引导、政策扶植和标准的制定,推进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开放,优化完善大数据的发展环境,着力通过一批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提高创新能力和信息服务水平,加速推进重要领域的大数据的应用,大力推进大数据服务的产业化,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服务。
数据采集面临“安全”考验
只要有足够多的数据可以处理——不管是手机上的数据、超市的购物清单、招聘网站上的个人简介或者是医院里的诊断书,利用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解码的计算能力,人们就可以获得数不胜数的洞察,从而发现规律、收集感悟和预言复杂问题的答案。在乐观者眼中,从制止恐怖分子,到消除贫困,再到拯救地球,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是大数据解决不了的。
不过,要采集到足够多的数据似乎并不轻松。
“尽管今天互联网经济和经济互联网都在快速发展,但以物联网为例,虽然未来能够实现人和物、物和物的连接,而目前只完成了1%,也就是说还有99%没有连接。”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耀新看来,尽管大数据时代的浪潮已经到来,但是真正的汪洋大海还在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人口居世界首位,理论上也应该会产生世界上最大的数据量,但是邬贺铨告诉记者,2010年中国新存储的数据量只有250个PB,只及日本的60%和美国的7%,这表明有大量的数据并没有收集和存储下来。
相比较于技术因素,安全与隐私担忧才是最大的障碍。
“1993年的时候,美国一家报纸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因特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到了2013年,实际上是‘在因特网上每一个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大唐电信集团公司副总裁陈山枝的一句玩笑话道出了许多人的担心。
“数据安全隐私很重要。”采访中,有专家点评道,有了大数据,也许不需要“棱镜”这样的计划,就可以轻松地对任何人实施监控。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不久前工信部网站发布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未经用户同意,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
在不少专家看来,尽管这使得个人隐私得到保障,但却对信息共享环境造成了窒息。
“如果连基本的数据收集都不允许,要形成‘大数据大应用’的环境几乎是不可能的。”成都思维世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章林光直言,大数据时代,在个人隐私保护方面必然要作出一些让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公共信息源的共享,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在欧盟,对于什么是信息隐私、什么是信息安全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对于什么问题用什么法律去应对也都有很明确的规范。在美国,互联网企业比较强势,它们往往是先做了再说,如果出了问题再通过游说国会,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它们的行为加以肯定、保护。在中国,由于法律上存在缺失及空白,给实际的解读与操作带来了难度。”韩臻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