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则表示,云计算的发展是和标准的发展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制定标准不能操之过急,往往只有在应用发展到一定程度,标准才能建立起来。有时,某项技术被广泛采用了,也就成了事实标准。
对于这点,李易很是认同,他举了一个例子,即当年中国为了对抗w ifi,制定了自有的W A PI这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但就现在看来,w ifi早 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标准,而W A PI却早已销声匿迹。
在专家看来,过早制定标准对行业发展也未必有益。中科方德软件有限公司总裁王继喆对记者表示,因为目前云计算的发展还不充分,如何制定标准是个难题,而制定了标准会不会对行业发展形成束缚也是个问题。
当务之急是把应用做起来
李易说:“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制定什么标准,而是要激发需求,赶紧把应用做起来。商业的本质还是要回归市场。”
他表示,云计算的创新与颠覆并不在于技术创新,而是讲究集中与分布的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生态。当前最迫切的则是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意识到云计算的重要性和先进性,并且加入到用户的行列中来,这才是最重要的。也只有把用户的应用需求激活了,才能产生一个生态,最终真正形成一个产业。他举例称,国际上的众多云计算巨头,实际上并未制定什么标准,而是积极激发市场的需求,进而推出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有产品、有客户,最终取得巨大的市场效益。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今国内从事云计算的企业有两种,一是真正的云计算企业,另外一种就是借云计算概念炒作的“假云”企业。而即使是一些真正的云计算企业,其主要客户仍是政府部门,企业用户占较少的比例,我国云计算的需求并未完全激发,应用还很欠缺。
艾媒咨询总裁张毅提供的数据表明,在如今的中小企业中,能用到云计算的企业数量绝对不会超过1%。IT企业可能会相对高一点,能够有百分之四五就不错了,肯定不会超过10%。他说,云计算如今在我国仍是个“富人俱乐部游戏”,但中小企业却是推动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的生力军。
王继喆说,目前在云计算的发展方面,我国明显面临两个问题,即需求和云计算模式的创新。一方面,云计算本质是一种服务,但是为服务付费,在我国仍未形成这样的消费习惯,仍需继续培养;另一方面,在云计算的模式上,一些企业习惯于跟在国外公司的后面。技术上跟随没有问题,但是思维上跟随就是大问题。一些先行进入市场的国际巨头,本来已经占据了较高的战略位置,如果国内企业在思维上跟随而不去创新,那么很容易被框住手脚。
他表示,国内企业在云计算领域还有很大机会。相对于外企进入中国市场的水土不服,国内企业在市场的技术和需求的契合点上更了解本土市场,有一定的后发优势。有数据预测,2015年,我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将达7500亿至1万亿元,本土企业有很大发展机会。
此外,云创存储C E O张真也提出,对国内企业来说,发展云计算不能全部指望政府投资与扶持,一个公司的发展,最主要还是看其产品在市场中的生命力,产品与市场结合才是比较好的发展方式。
倪光南说,总之,应当强调以用立业,突出信息安全,防止出现全盘进口的现象,这样云计算才能健康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