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专家智库 » 联盟观点 » 正文

智慧城市:从概念到实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0-16  来源:中华建筑报  作者:赵申  浏览次数:2688
核心提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是我们当前面临的迫切的形势,是对我们的严峻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不断地提速。”
曾几何时,智慧城市还只是作为一个概念在市场中被炒作,而如今,由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而成的数字城市的技术成果,已经在逐步提高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人们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美好生活指日可待。
 
“有些公司为了销售产品就拿智慧城市来讲故事,把智慧城市讲成一个美丽的传说。”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张文燚近日指出。在热闹背景的映衬下,智慧城市发展的隐忧和乱相隐隐正显现出来。他建议对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引导,智慧城市建设可能还不能太着急,“让子弹飞吧”。
 
建设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
 
中国社科院于9月16日发布的《2012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显示,近十年,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是我们当前面临的迫切的形势,是对我们的严峻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不断地提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重认为。
 
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潮流和趋势就是信息化,尤其是当前新一轮信息通讯技术变革正在全面展开,以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一些颠覆性的信息通讯技术也在不断地产生,这表明信息化正处在高速发展期,还没有达到一个稳定的态势,也说明推动信息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进程。
 
“通过十几年的建设,我国数字城市建设已经‘破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记得十几年前我们推动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建设的时候,大家还感到迷茫。到如今,‘数字城市’基本搞明白了,现在我们又提出了智慧城市,这不仅仅是概念上的转变,还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技术发展演变的背景,是一个全方位的变革转型升级,我们非常支持从数字城市的发展过渡到智慧城市的发展,把智慧城市作为我们今后推进城市信息化的重要奋斗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指出。
 
智慧城市建设不可盲动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浪潮已经来袭。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2月,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已达到154个,计划投资规模超过1.1万亿元,科技的发展为城市建设不断带来机遇,智慧城市能够缓解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为人们应对交通、住房、城市管理等各方面的挑战提供技术手段,使不可能变为可能。同时,面对智慧城市建设浪潮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需要人们冷静客观的思考。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数字城市建设基础上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等信息技术及各类信息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城市建设领域逐渐显现智慧化的一面;城市信息化建设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城市信息化正向着智能化迈进,我们正在迎来智慧城市的时代。”陈重分析说,“智慧城市建设统一标准规范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当前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智慧城市相关技术集成方案及公众信息服务模式的确立已迫在眉睫,智慧城市支撑技术发展等方向性问题也亟须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中间到底有一种怎样的跨越性,我们还不是很清晰。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是什么?智慧城市的设施究竟怎样?公众如何从中受益?企业怎样盈利?政府如何推动?”一位与会专家深有感触地说,“目前大多数社会公众尚且站在数字城市的门槛外面,尚且谈不上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
 
分类具体指导智慧城市建设
 
张文燚认为,发展智慧城市须进行分类并具体地指导。他表示,大型城市发展的重点是在完善城市智慧化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城市智慧化生产协作网络的建设,发展区域性的智慧电子商务、智慧节能物流、智慧虚拟企业和社区级智慧化生产协作站点,形成城市、乡镇均衡的生产协作环境,提高居民工作的便利性和自由度。
 
对于地区级大中城市,由于其还处于持续发展和扩张过程中,要通过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云化计算存储技术,发展由感知、汇聚、记忆、认知、交互等五大系统构成的城市智慧化基础设施,着力提升电力交通、供水供气、排污、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环境监测等城市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加强城市管理的能力,使本来要产生的“城市病”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得到遏制,以此提高城市宜居水平,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张文燚指出,第一,要基于城市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总体定位,制定智慧城市发展战略,避免贪大求全、攀高求洋;第二,结合城市人口分布和总体规模,规划城市智慧化基础设施的感知布局、记忆规模和认知能力,避免频繁升级、重复建设;第三,结合城市财富储备和消费水平,规划城市智慧化社会服务的供给形式、规模布局和更新机制,避免孤立封闭、低端徘徊,不要小而全的发展智慧城市;第四,结合城市的资源储备和产业规模,避免内部失调、结构失衡。中小城市发展智慧城市要量力而行,不要动不动就建大规模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移动互联网络,关注重点要放在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感等方面,投资的社会效益可能会更大。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