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智慧社区建设有个“大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作为我市创新社会管理的一大特色,这一平台具有网络管理、业务办理、工作台账、社区证明、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居民互动、社区微信等8大功能,它打通了市级职能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形成一张网、一个入口、一个桌面、跨部门共享协同、智慧服务五大特色。
据了解,目前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已分别在思明区瑞景社区、前埔北社区(城区成熟社区)和海沧区兴旺社区(外来人口集中社区)试点建设,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记者从市信息消费办获悉,年底前,该平台将在全市普及,形成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厦门模式”,并争取在省内其他城市推广,最后走向全国。
一个二维码
记录着老人的健康档案
两个联系电话,一个二维码—这是前埔北社区黄老伯家里一幅相框内的图片构成。别小看相框的作用,这背后连接着黄老伯近半年的健康档案。
答案其实就蕴藏在二维码里,“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登入社区的关爱老人平台,平台上的数据与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是相连的。”前埔北社区党委书记陈建萍说,相框主要供来自霞辉社工机构的社工使用,“他们每周都会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走访,记录老人的身体情况,这个二维码就充当了记录信息的媒介作用。”
引进霞辉社工机构提供的家庭病房专业服务,是前埔北社区在“政府购买服务”上的实践,而信息化手段的注入,使这项本就惠民的服务更具人性化。“一是记录社工的走访情况,二是方便我们社区人员及时了解老人的身体,协助老人摆脱因疾病产生的身心困境。”陈建萍介绍说,关爱老人相框是前埔北社区在智慧社区建设上的尝试,如今,这些相框已成为关爱老人工作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进出刷次卡
家长立马知道孩子行踪
事实上,感受生活的细节,不难发现“信息化”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前埔北居委会门口的智慧健康亭就是惠及面最广的一项智慧服务:在透明的小屋里,居民只需按下指纹,就可以享受到血压、体温、心电测量等远程医疗服务;在智慧社区健康管理平台上,居民除了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测试,还能查询到儿童预防接种、常见传染病防控等健康知识。另外,覆盖近5000位居民的智能快递柜,使居民不在家也能便捷安全取件;社区网站、社区短信、社区微信等平台组成的立体传送渠道,使居民及时掌握了社区发布的便民资讯……
而对许多家有儿女的居民来说,他们对智慧社区最直观的感受是,假期不必担心孩子“去哪儿”的问题:设施齐全的社区活动中心早已成为孩子的乐园,更重要的是,门口新装的E通卡出入管理系统,使家长们能实时掌握孩子的活动信息。“进门刷卡,出门再刷一次卡,孩子的进出情况都能第一时间被系统编辑成短信,发送到我们家长的手机上。”居民吴女士对这样的贴心设计很是满意。
“可以说,信息化拓展了社区服务的空间。”在陈建萍看来,插上“信息化”翅膀的社区服务,使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