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以人为本”的泉州城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30  来源:福建日报  浏览次数:1476
核心提示:城市之尾,农村之首,小城镇建设的热潮在我省翻滚了数年。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抓手,这样一个决策,能够带着我省走出怎样一条城镇化的道路?
产业支撑有力,能集聚人气,实现就地城镇化。图为进驻安溪县龙门镇的台资企业旺旺食品生产车间一角。

文化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灵魂。图为晋江金井镇文化广场。

城市之尾,农村之首,小城镇建设的热潮在我省翻滚了数年。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抓手,这样一个决策,能够带着我省走出怎样一条城镇化的道路?

我们把目光投向工业城市泉州,在这里寻找一点启示。放眼望去,21个省、市级试点镇不仅全部完成总体规划,且全部通过省级绿色乡镇验收,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年来,21个试点镇共实施各类项目1407个,完成投资1031.24亿元,过亿项目有上百个,一些重大项目已建成或基本建成。农民开开心心进城,真正地安居乐业。泉州的小城镇建设,正在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实现新型城镇化。

集聚人气实现就地城镇化

小城镇建设,是缓解中心城市人口压力的一剂良方。当人们涌向城市的时候,小城镇以什么来吸引人气实现就地城镇化?泉州的答案在于“无中生有”的高端规划和带动力强的产业支撑。

近几年,安溪龙门镇摆开“龙门阵”,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山区小镇变成投资热土。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后,安溪突破地域限制,将龙门镇和官桥镇重新布阵规划成南翼新城,引来华东规模最大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基地、旺旺食品福建总厂、先进的新能源新材料生产基地,以及大规模的户外运动基地、温泉圣地等。南翼新城一举成名。

泉州各个小城镇都拿出同样的气魄,邀请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参与规划编制,用高标准的规划引导小城镇综合发展,吸引人气。

高端规划之外,产业支撑有力,同样能带动小城镇实现就地城镇化。安溪湖头光电产业园,从2011年底谋划布局至今,吸引集聚了三安光电、信达光电等15家企业入驻,形成一条龙的光电产业集群,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000亿元。南安仑苍镇把“中国水暖城”经营成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水暖专业市场,随着贸易量增长,人流滚滚而来,三年外来人口翻一番。

工业的聚集支撑了泉州的城镇化,不仅留住当地人口,更是吸引大量外来工,又反过来推动工业聚集,两者相得益彰。

在省级小城镇建设龙头南安水头镇,英良石材副总裁齐飞告诉记者,过去每年春节过后都会出现用工短缺,现在逐年好转,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工人留了下来。去年以来,困扰公司多年的用工问题基本解决了。

改善人居化生态优势为比较优势

把人留下来,留人更要留心。泉州小城镇的吸引力在哪里?

一来,小城镇“白纸作画”更能高起点规划,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预留好,可以有效解决居住需求;二来,小城镇的生态优势千金难求,合理提升之后就成为比较优势。

于是,民生优先成为泉州小城镇的共同选择。

公共服务是重要环节。结合实际,泉州提出“六个一”工程,即一个规划展示厅、一座公园、一座污水处理厂含垃圾中转设施、一条主要街道景观整治、一座新地标、一个土地整治项目,以此强化生态建设、环境提升及历史文化保护。水头、金井、龙门、东石、湖头、蚶江、水口、仑苍8个试点镇的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建成或投入运行。各试点镇均完成1条以上主要街道的综合整治,镇区人均道路面积14平方米以上。公园建设是一大亮点,水头镇的五里桥文化公园总投资2.5亿元,以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与生态湿地为主要特征,“一轴贯东西,一环串八区”。永宁镇黄金海岸、涂岭红星生态园等也都成为群众休闲的好去处。“村村有公园”目前已在泉州实现。

说到环境改善,不得不提磁灶镇和黄塘镇。磁灶镇曾是污染重镇,为摆脱这一“名号”,关停、取缔一批污染大、整改不到位的建陶企业,完成建筑饰面石材行业整体退出转型。同时,下大力气整治环境,实现了从“污染重镇”到生态宜居的华丽转身。黄塘倾力打造现代田园风光示范镇,注重连片开发,昔日的穷乡僻壤已不复存在,而树起了宜居的生态品牌。

小城镇建设中,新型户籍管理模式—农民、居民“双重身份并存、双向自由流动”逐步实行;城乡均等的劳动就业制度和失业登记制度正在推广;试点镇社会保障体系及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正在健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的承诺,正在步步兑现。

所有努力,为的便是让小城镇里的农民享受和城市一样的公共配套设施,真正安居乐业。

在晋江金井镇,当地居民蔡文生告诉记者,作为工业重镇,金井镇的百姓口袋确实是鼓起来了,然而前些年由于生态和人居环境不佳,不少居民选择搬离。近几年,随着小城镇建设推进,绿地公园建起来了,镇区水道整治后变清澈了,生态环境焕然一新,一些外迁的居民又回来了。

尊崇人文财产、精神收入双提升

农民进入小城镇后,如何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泉州的小城镇算了两笔账:一笔经济账,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实行土地流转等方式,增加居

民可支配财产、提高可支配收入;一笔精神账,通过加强文化精神建设,实现精神收入,提高幸福指数。

在小城镇试点工作中,各试点镇加快策划生成和落地一批优质的二、三产业项目,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涉及建筑业、房地产业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鼓励优先聘用本地农民;涉及土地征迁用于工业园区、农贸市场或商业开发的,鼓励村集体经济投入,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和集体性、财产性收入。如马甲镇出台征地安置办法,回拨部分土地给农民建商业店面,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通过一系列增收措施,部分试点镇的财税收入同比增长幅度高达30%以上,农民收入平均增幅超过15%。近日,泉州起草《关于泉州市集体土地房屋登记实施意见》,提出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也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允许农民土地入股,探索实行土地抵押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盘活农民和农村的资产。

“文化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灵魂,也是小城镇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如是说。我们看到,精神文明新风在小城镇刮得正欢,“文化兴镇”成为共识,群众文化广场、农民健身中心、农村书屋等一批文化阵地相继建成,文化节、旅游节等活动展示了各地风采。眼下,泉州21个省级、市级小城镇均被列入县级以上文明村镇,东石镇、梅山镇、崇武镇还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点评>>>

大力推进城镇化,一方面能舒缓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的压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发展更多的卫星小城镇,将人口留在城镇,可以避免农村“空心化”。

城镇化是社会分工发展和生产专业化的结果。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过程的两个侧面。工业化需要聚集状态,只有人类活动集中才会降低工业生产成本,才会形成聚集效应。因此,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离开了城镇化,工业化的效率就会降低;离开了工业化,城镇化就无的放矢,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作为我省重点工业城市,泉州产业结构单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典型,扶贫任务艰巨,加速推进城镇化,既是泉州全面实现跨越发展的历史阶段,也是解决泉州 目前以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问题的关键。

在国家、省里支持下,泉州市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实现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把城镇化与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乡共荣、协调发展的探索,具有积极的意义。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