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鼠标,敲敲键盘,就能为大棚内的农作物通风、施肥、灌溉;不用上网海量搜索,不用到处向人打听,就能知道农业政策、虫草防治、市场行情等信息;简简单单发送一条短信,就能了解农产品的来龙去脉……
这些看似神奇的信息化应用,正在无线城市的建设大潮中一个个变为现实。传统的农业正搭乘信息化快车,逐步向智慧农业转变,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品尝到了信息化带来的甘甜果实。
从“面朝黄土”到“智能化管理”
“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斤汗”,这是传统农民的真实写照。但在“无线”智慧不断升级的今天,江苏苏州、宿迁、无锡等地移动公司成功参与建成了包括农业大棚标准化生产监控系统、智能水产养殖系统等相关的物联网农业系统,让农民兄弟坐在电脑前,就可像玩“开心农场”那样实现农业大棚、水产养殖等的智能管控。
“大棚里的农作物光照是否充分、土壤湿度是否合适、通风情况是否正常等,这些农民兄弟时常挂念在心头的农业基础信息,现在通过农业大棚标准化生产监控系统,借助电脑和手机,足不出户就能知道。”江苏移动宿迁分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如果大棚温度、湿度、光照、含氧量等参数超过或低于一定限度,系统会自动给绑定的手机发送短信,提醒关注大棚状况。此外,农民还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发出指令,为大棚内的作物通风、施肥、灌溉,实现一键管理。
而在以养殖大闸蟹闻名的江苏宜兴市高塍镇,蟹农们则用物联网养起了螃蟹。“养螃蟹最怕的就是缺氧,因为一只螃蟹在成长过程中要多次蜕壳,缺氧后就蜕不了壳,少蜕一次壳,螃蟹的个头就会小一些,缺氧严重时螃蟹还会死亡,所以我们常常不敢离开池塘半步。现在,通过手机登陆智能养殖系统,就能知道养殖塘内的溶氧量、温度、水质等指标参数,并可根据情况,一键增氧。”有着十多年养殖经验的蟹农吴顺松告诉记者,除了远程增氧外,蟹农们还可用手机发送短信指令操控自动投喂机按预先设定的间隔时长、投喂量为塘区的水产动物投喂饲料,非常方便。
从“信息分散”到“尽在掌中”
对于现代农民,电视、电脑、手机等早已不是稀罕物,但是百里之外的市场行情,他们仍然难以知晓,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难题让无数农民困惑烦恼。
在江苏盐城,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农户足不出户就可把握市场的瞬间波动。原来江苏移动盐城分公司在当地推出了“农价通”,通过一条条短信向农民兄弟传递出农产品销售情况、市场价格信息等。“小小农价通,牵动众人心;无形农价通,浓浓三农情。”当地农民曾这样形容农价通的作用。
“农价通”提供的信息涵盖盐城市内外主要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价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购销信息,农副产品成本收益信息,时令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价格形势预警等九大类涉农价格信息,精确地播报了地区的特点与波动情况,成为农民经纪人的“指南针”。
在大丰从事棉花收购的农民经纪人杨先生对“农价通”的作用深有体会:“过去因为外地行情不了解,我只图销得出去、销得好,真是吃了不少外地商贩的亏啊。我辛辛苦苦收购到的棉花,最后只赚得个‘零头’。自从有了农价通,我能够及时获得所需信息,及时调整收购价和出售价,仅在去年一年我就获利十多万元呢!”
除了“农价通”,江苏移动还根据不同地方的农业发展需求,整合各项资源,开通了“农信通”、“平安农机通”、“农服通”等信息服务平台,让农民及时获知农业政策、市场、科学技术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产销不愁。
从“真假难辨”到“身份认证”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人们在购买蔬菜等农产品时,大多无法知道所买产品的实际生产地,也不知道其检测是否合格。如今,农产品也有了“身份证”。江苏移动东海分公司为东海现代农业园搭建农产品信息溯源系统,对园区内所有产品进行记录监控,使农产品得到身份认证。该系统预计明年年初上线运行,届时,居民通过手机、网站平台或超市专用终端等方式查询,即可成功知道农产品的相关信息。
据了解,被称作农产品“身份证”的其实就是一张印有二维码和信息溯源码的标签贴纸,类似于商品的条形码。通过这张“身份证”,人们可了解产品名称、产品类型、种植标准、施肥信息、检测次数以及种植、采收、包装、发货、检测等时间信息,掌握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
业内人士表示,农产品贴上“身份证”,在保障人们食品安全的同时,可以遏制造假行为,帮助农民成就自己的农业品牌,让品牌的力量增加农产品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