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 政策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研究 » 地方政策 » 正文

江苏:抢占制高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30  来源:中国智慧城市网  浏览次数:480
核心提示: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近年来,江苏省物联网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预计今年全省物联网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将突破1100亿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近年来,江苏省物联网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预计今年全省物联网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将突破110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产业集聚基本形成,以无锡为核心,苏州、南京为支撑的物联网产业聚集区初步形成。科教支撑日益显现,目前全省物联网领域累计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17家。市场应用有效培育,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正在扎实推进。载体建设初见成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物联网展示中心、国家物联网高技术产业基地等一批创新平台与载体相继落户。骨干企业快速成长,在硬件产品制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各环节拥有一批骨干企业。

  七项举措务实推动

  按照“坚持创新、围绕应用、拓展市场、发展产业”的总体思路,江苏省以完善配套政策、强化载体建设、营造一流环境为重点,大力推动物联网产业加快发展。

  一是制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科学发展。制定出台《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划性、纲领性文件。

  二是支持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服务体系构建。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了无锡物联网产学研联合创新服务平台、国家物联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南京无线通信产学研联合创新服务平台、无线传感网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苏州数据服务及融合通信技术服务平台等一批技术和产业服务平台,并给予资金支持。

  三是突出创新驱动,推进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大省级各类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在射频识别、传感器、芯片、网络、智能嵌入技术等领域加快形成一批核心知识产权和标准,打造了一批技术创新的“国家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加快产业培育,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加快突破感知端瓶颈,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大力发展基础支撑产业,做大做强骨干龙头企业,孵化和培育“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加快培育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完整配套能力的产业集群。

  五是坚持应用牵引,大力推进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围绕智能农业、智能节能环保、智能交通物流、智能家居安防、智能医护、智能矿山等6个重点领域进行顶层设计,以国内一流为目标,组织专家组制定完成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总体方案,并成为示范向全国推广。

  六是搭建各类平台,推动产业交流合作。省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科院等国家部委联合主办了两届中国(无锡)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和相关论坛,加强物联网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七是大力引进创新团队,加快人才集聚。“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及“双创人才引进计划”等人才引进计划向物联网高端人才倾斜,加快物联网高层次人才的集聚。

  应用牵引创新发展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总的工作思路是以抢占产业制高点为目标,以应用为先导,以创新为驱动,以示范工程为依托,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研发一批重点产品,打造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集聚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将江苏省打造成为在国内领先、在国际居于前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产业高地,全面完成2015年全省物联网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000亿元的目标任务。

  着力加快无锡创新示范区发展。以将无锡创新示范区建成国家物联网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示范区为目标,支持其在全国物联网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加快形成完备的物联网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着力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引导和鼓励省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射频识别与传感节点、组网与协同处理、系统集成、应用抽象及标准化、共性支撑等领域攻克一批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的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努力保持领先优势。推动自主标准与专利体系建设。

  着力加快物联网产业培育。围绕物联网产品、软件、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以技术创新、项目承接、资本运作、品牌塑造等方式着力打造物联网骨干龙头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协作配套等方式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一批重点产业集群。强化人才、技术、风险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围绕“专、精、特、新”目标,打造创新能力持续、发展动力强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群。构建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着力加快示范工程推进。围绕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在示范效应突出、技术产业带动作用强、关联度高的智能农业、智能节能环保、智能交通物流、智能家居安防、智能医护等领域,有步骤、分层次建设应用示范工程并逐步推广,加快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产业、技术与应用协同发展。在示范工程建设过程中坚持资源整合,做好顶层设计,形成标准规范,推动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

  着力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集聚国内外物联网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加强政产学研用结合,推动形成以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共性需求,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检测认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引进中介服务组织,提供投融资担保、成果转化、信息政策咨询、知识产权交易、人才流动等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物联网(传感网)产业联盟的作用,促进物联网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

  着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在省内高校加快物联网发展所需学科专业建设,扩大物联网及相关领域学位点布局和研究生培养规模,加强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建设国家级传感网大学科技园,集聚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和创新要素,推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及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等省内各级各类招才引智计划的实施力度,加快集聚国内外物联网高端人才资源。

 

 
 
[ 政策研究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政策研究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