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与城市之间竞争与合作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之时,坪山新区承载着深圳城市快速发展与转型的理想于2009年6月30日诞生了。
两年来,作为深圳新30年转型发展的战略支撑地,坪山新区坚持“穷区富规划”的理念,明确了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新城、新兴产业名城、和谐幸福新城、文化创意新城、山水田园新城“五大新城”的战略目标,并从2010年9月开始开展了综合发展规划的研究和编制。
坪山新区管理委员会及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就对《坪山新区综合发展规划》以及《“智慧坪山”五年建设规划》邀请国家信息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宁家骏、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教授许学强、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蔡瀛等10多名专家进行综合评审。
“《规划》编制采用多部门联合共同推进、远近结合上下一致、深入基层多元参与的工作方法,提出的发展目标与定位准确、规划指标科学合理、发展策略可行性强,并创新性地对产业园区整合、社区转型、低碳生态发展等内容进行规划引导,为探索‘多规合一’的综合性规划编制积累了经验。”专家们表示。此次的坪山新区综合发展规划,提出了优化发展空间的创新构想,制定了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也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
空间优化——构建“一核两轴、一环四带”空间结构
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结合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坪山新区“特区的特区,城市的亮点,产业的高地”的新要求,坪山新区提出了自己的发展定位:跨越与转型发展的先锋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自主创新基地,粤东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中心。
这个崭新的管理区,已经不再是昔日地处深惠交界处的边缘小镇,也不再是以加工制造为主要职能的工业组团,而是深圳“科学发展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区、深圳新的区域发展极”,同时也是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低碳城市的试点区,推动深莞惠一体化进程中的先行者。
两年的发展,新区已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业等4大主导产业,但与其他新区或城市相比,坪山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二元化”的管理模式还在街道与社区延续,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性服务业及公共服务水平相对滞后等诸多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让新区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何以为继?坪山新区在规划中提出了优化空间结构的做法以适应新发展。
在检讨以往规划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坪山新区综合规划》强调了区域联动、合作多赢的发展理念,构建“一核两轴、一环四带”的空间结构:“一核”即服务主核心,包括坪山新、老两个中心;“两轴”即北部的现代产业发展轴和南部的人文创意生活轴;“一环”即城市公共交通通行环;“四带”即有机联系城市建设区与生态区的生态绿带。
强化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的交融与渗透,转变传统的自然环境保护理念,规划还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设目标,用低碳生态建设提升城区品质。新区建设将充分尊重山体—河道—生态系统—城市网络的空间格局,根据自然山水划定城市用地分区、提出用地布局指引,将自然环境引入城中,实现自然生态顺势入城、人文生态上山。
综合考虑现状用地建设适宜性、空间分区管制等因素划定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到2020年,坪山新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65.51km2,期间,新区还将启动规模为15km2的旧城改造,和更新43个发展片区。
经济生活——建设“10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
通过产业升级转型、城市服务提升,以及更为宽松的入户政策,吸引高素质流动人口转化为常住人口,坪山新区规划,到2020年,坪山常住人口70万,总人口120万。
打造“10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新区将构建教育、医疗、社会福利、文化和体育等设施均等、高效、综合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实现覆盖率和服务功能全面提升。
借鉴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统筹考虑生态保护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生活用地与城市生产用地之间的协调与衔接,新区提出了“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形成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格局。
目前,坪山新区构建了“一心十二园”的产业格局。“一心”包括新老中心区、出口加工区、燕子岭片区,定位为区域性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核心区,重点发展总部、金融、保税物流、国际贸易、中小企业总部、留学生创业园、创意文化等产业。“十二园”包括6个工业园区和6个商务科技园。
规划中,坪山新区还把文化产业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将借打造两个创意研发节点,让聚龙山研发设计园区和燕子岭创意文化园区为粤东地区提供技术创新、企业孵化、人才培育。两个园区将通过政府投资建设留学生创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公共平台,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增强科研技术力量、提升产业竞争力。
智慧城市——智慧塑造先锋城区
《坪山新区综合发展规划》还吸纳了当前关于“智慧城市”的核心观点,围绕智慧城市、生态、民生、经济、管理五大系统,规划了坪山新区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为坪山新区尽快成为跨越和转型发展的先锋城区奠定基础。
“智慧城市”的具体做法,就是建立一个由新技术支持的涵盖市民、企业和政府的新城市生态系统。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信息通信技术,对城市活动进行智慧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企业、政府构建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以提升城市软实力。
智慧城市在提倡各行业在建设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同时,充分融合并构建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等“3I(Instrumented、Interconnected、Intelligent)”特征的智慧型系统。融合感知、互联、智能特征,建立数字化城市基础,加强对经济信息、地理、人口、文化等综合信息的收集、分析、统计、集成、互联,以及系统化、结构化和智能化能力,提高城市规划科学决策水平。
新区相关负责人说,在办公环境上,新区将开发智慧化社区、办公楼宇、家居、办公室,实现综合性的智慧办公楼宇和办公室的建设与运营管理的示范项目。而在交通上,也将通过智慧化手段和方法,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快速收集,建立交通时空模型,形成系统化交通控制模式,进一步实现道路诱导和信息发布,优化公交、出租和慢行交通的运营调度,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务。
除了智慧的楼宇和交通,智慧的生态系统也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内容。“智慧城市”计划,将通过城市环境管理对影响城市环境的因素进行监控,通过对资源消耗、节约减排和环境污染的治理,降低这些因素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