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1世纪初,欧洲就开始了智慧城市的实践。2000 年英国南安普顿市启动了智能卡项目,自此欧洲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正式拉开。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开始建设智慧城市,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其中,英国、瑞典、荷兰和丹麦等国的实践更具特点。
一、英国
(一)格洛斯特开展智能屋试点
2007年英国在格洛斯特建立了“智能屋”试点,将传感器安装在房子周围,传感器传回的信息使中央电脑能够控制各种家庭设备。智能屋装有以电脑终端为核心的监测、通讯网络,使用红外线和感应式坐垫可以自动监测老年人在屋内的走动。屋中配有医疗设备,可以为老年人测心率和血压等,并将测量结果自动传输给相关医生。
(二)伦敦“贝丁顿零化石能源发展”生态社区
贝丁顿社区是英国最大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社区,其建筑构造是从提高能源利用角度考虑,是表里如一的“绿色” 建筑。该社区的楼顶风帽是一种自然通风装置,设有进气和出气两套管道,室外冷空气进入和室内热空气排出时会在其中发生热交换,这样可以节约供暖所需的能源。由于采取了建筑隔热、智能供热、天然采光等设计,综合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该小区与周围普通住宅区相比可节约81%的供热能耗以及45%的电力消耗。
二、瑞典
瑞典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体现在交通系统上,而首都斯德哥尔摩则是智慧交通的标杆城市。斯德哥尔摩平均每天有45万辆汽车驶过城市中央商务区,严重交通拥堵时有发生。为此,瑞典公路管理局请IBM为其设计、构建并且运行了一套先进的智能收费系统,包含摄像头、传感器和中央服务器,确定交通工具并根据车辆出行的时间和地点收费,这一举措将交通量降低20%,排放量减少12%。在IBM公司的助力下,斯德哥尔摩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了18个路边控制站,通过使用RFID技术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机和先进的自由车流路边系统,自动识别进入市中心的车辆,自动向在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6:30到18:30之间进出市中心的注册车辆收税。通过收取“道路堵塞税”减少了车流,交通拥堵降低了25%,交通排队所需的时间下降50%,道路交通废气排放量减少了8%至14%,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40%。由于在环保方面做得出色,2010年2月,斯德哥尔摩被欧盟委员会评为首个“欧洲绿色首都”。
三、荷兰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可谓是欧洲智慧城市建设的典范,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智能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其智能城市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可持续性生活
阿姆斯特丹是荷兰最大的城市,共有40多万户家庭,占据了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为了改善环境问题,该市启动了两个项目(WestOrange项目和Geuzenveld项目),通过节能智慧化技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量消耗。Geuzenveld项目的主要内容是为超过700多户家庭安装智慧电表和能源反馈显示设备,促进居民更关心自家的能源使用情况,学会确立家庭节能方案。而在WestOrange项目中,500户家庭将试验性地安装使用一种新型能源管理系统,目的是节省14%的能源,同时减少等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二)可持续性工作
为了让众多的大厦资源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阿姆斯特丹启动了智能大厦项目。智能大厦是在未给大厦的办公和住宿功能带来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将能源消耗减小到最低程度,同时在大楼能源使用的具体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电力系统更有效地运行。其中,ITO Tower是智能大厦项目的试验性、示范性工程,总面积达38000平方米。
(三)可持续性交通
阿姆斯特丹的移动交通工具包括轿车、公共汽车、卡车、游船等,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对该市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该市实施了Energy Dock项目,该项目通过在阿姆斯特丹港口的73个靠岸电站中配备了154个电源接入口,便于游船与货船充电,利用清洁能源发电取代原先污染较大的产油发动机。
(四)可持续性公共空间
乌特勒支大街(Utrechtsestraat)是位于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一条具有代表性的街道,狭窄、拥挤的街道两边满是咖啡馆和旅店,平时小型公共汽车和卡车来回穿梭运送货物或者搬运垃圾时,经常造成交通拥堵。2009年6月,该市启动了气候街道(The Climate Street)项目,用于改善之前的状况。
四、丹麦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素有“自行车之城”的称号。近年来,为了实现零排放的目标,哥本哈根设法鼓励市民骑车出行。2010年,哥本哈根开始推广一种智慧型自行车,让骑车变得更轻松。这种自行车的车轮装有可以存储能量的电池,并在车把手上安装射频识别技术(RFIT)或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汇聚成“自行车流”。通过信号系统保障出行畅通。与此同时,政府大力完善沿途配套设施建设,如建立服务站点、提供简便修理工具等,这为自行车出行提供便利。数据显示,这种新型自行车与配套设施确实有效果,越来越多的市民拉长骑自行车的距离,以减少使用会产生温室气体的运输工具。预计到2015年,哥本哈根市民往返城郊选择自行车出行的人数比例将达到50%。
五、启示
通过对欧洲“智慧城市”建设实践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如下几点可供我国各地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有的放矢
各国城市不是为了盲目跟风,而是为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比如,迪比克是为了节约能耗,斯德哥尔摩是为了缓解交通,而哥本哈根则是为了降低排放。
(二)经济实惠
在国外,每项财政支出都需要经过市民的同意、严格的论证和复杂的程序,因此这些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不可能全面铺开,而是为了解决问题以某个工程或者项目的形式实施的。比如,圣何塞的智能道路照明工程、阿姆斯特丹的智能大厦项目以及格洛斯特的“智能屋”等等。
(三)以人为本
智慧城市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首先要考虑到公众的感受。以哥本哈根为例,为了鼓励市民骑车出行,哥本哈根开始推广一种智慧型自行车,让骑车变得更轻松。与此同时,政府大力完善沿途配套设施建设,为自行车出行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