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青岛是美丽的海滨城市,国际著名港口,蜚声海内外的品牌城市。我们也知道,青岛的城市信息化基础强厚,始终跻身于中国信息化城市50强的前几名,其电子政务的实践是全国的典范。那么,青岛为什么要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范畴会超越城市信息化的范畴么?还是“新瓶装老酒”,一次语焉不详的概念偷换呢?
我相信一定不是这样。青岛市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他们已经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过去的成功不代表未来的成功,甚至,过去的经验会成为迈向新时代的桎梏。因此,青岛必须有所改变,而智慧城市则是其中重要的策略之一。所以,青岛智慧城市的提出不是一种跟风的时尚,而一定会包含一系列重要理念的转变、指导思想的转变和实践路径的转变。这种转变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三点:
从smart city到smarter city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30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但对于智慧城市究竟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很多城市的思路不甚清晰。有些城市把争作各个国家部委的试点城市放在第一位,有些城市把智慧城市当作是招商引资的工具,各种短期目标纷至沓来。
我们必须强调,智慧城市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终极智慧状态,而是信息时代一个长期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是一次对城市资源匹配方式的重构、是一种不断定位和解决现有问题,不断发现和服务市民所需、不断聚焦和实现未来目标的努力。因此,智慧城市的内涵应当是smarter city——一个更加智慧的城市,一个基于现实,但追求更加创新、更加可持续和更加包容的城市,更多便捷、更多交流、更多机会的城市。
从自上而下到开放参与
我们开展智慧城市工作,往往会从顶层设计做起,这是我国信息化工作的一个巨大进步。“顶层设计”这个工程学术语,非常好的概括了自顶向下地进行统筹考虑,在城市最高层次上寻求解决之道的内涵。通过顶层设计,可以实现理念统一、功能协调、结构一致、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等关键问题。
但是,顶层设计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在政府服务领域、公共服务领域和商业服务领域的创新。这些创新是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吸纳公众意见、尊重民意、集中民智的结果,来源于城市的新体验、新环境、新问题、新观察以及从中激发的新创意和新方法。智慧青岛规划中关于融合市民服务平台的设计,就是这种尊重市民、开放参与精神的代表,而开放的文化必将带来新的繁荣。
从项目建设到可持续发展
过去,我们的城市信息化工作往往是“项目式”驱动,由政府部门主导,财政拨付资金,历经预算、招标、签约、实施、验收的过程,验收完成后,项目到此结束,由建设单位组织人员进行运维,这种模式至今仍然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方式。
然而,智慧城市将使这种模式发生变化,我们的用户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而是所有市民、所有企业;我们的改进周期不再是以年为单位,由部门提出改进需求,而是快速迭代,自动更新;我们的运营模式不仅仅是交钥匙工程,还包括社会投资、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商业运营、公私合营。
更多的IT公司看中智慧城市长远的收益而愿意投资,更多的政府机构精兵简政并乐于购买服务,更多的创新把目光投向用户端的需求,更多的机会来自真正具有价值的可持续运营。
这三大转折将构建一幅城市发展的新图景——一个追求更好、更多参与、更可持续的智慧城市,一个信息时代的城市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