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水源地的原水经过水厂的沉淀、消毒、过滤等多项工艺过程的处理,通过配水泵站进行加压,再通过分布城市的庞大供水管网后,才输送到千家万户,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自来水”。昆明通用水务自来水有限公司(下称昆明通用水务公司)就是这样一个管理着总供水量为1,565,000吨/日的10个自来水厂,拥有全长2300公里的配水管网,并为昆明200多万人口提供水服务的企业。
要管控一个如此复杂的过程,并保证整个城市的供水安全,担子不轻。昆明水源的短缺和复杂,又平添了一份困难。
2000年前后,昆明通用水务公司开始和一家国内系统集成商合作建设供水信息化系统,当时他们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摩托罗拉输传单台。
事实上这只是一种简单的供水调度,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随着城市高楼林立,这种方案的问题也凸显出来,输传电台信号不断被高楼阻断。“信息化系统还在,但是数据已经传输不了,只能用手抄写数据,费时费力。”
在这样复杂的条件下,如何通过管网中的压力泵站合理调节供水压力变得非常紧迫,如果不能实现科学、实时的调节,就会出现压力不平衡的情况。
在各水厂、泵站初步建立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之后,昆明通用水务公司需要针对昆明市水网供水的调度管理,建立供水调度中心。该调度中心需要一套信息系统,一方面能够稳定连接各水源地、水厂、泵站以及供水管网的关键压力点,采集关键的生产过程、供水过程数据并记录在调度中心;另一方面,能够连接企业的GIS、ERP、水利模型等各应用系统,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互联。
为了解决好昆明市的供水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昆明通用水务公司选择牵手施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施耐德电气)。
适合的才适用
施耐德电气想让系统能够切实贴合通用水务的需求,就必须要做好项目前期的功课。在这场调研中,施耐德电气和昆明通用水务公司的各个部门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足迹遍及昆明通用水务公司的管网维护部、泵站管理部、调度中心、信息部、水质中心、各个水厂乃至公司高管的办公室。
正是经过这一圈扎扎实实的“把脉”,让他们对业务需求和公司管理现状有了从文档和会议中获取不到的理解和思考,也为双方在最终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上达成共识打下了基础。有了依据,施耐德电气开始着手打造符合昆明通用水务公司模式的系统。
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数据是基础,要做好供水调度,就必须要掌握供水管网各个节点的情况,系统首先把供水调度工作所需的测点数据从水厂、泵站、管网采集到调度中心,建立了一个实时监控系统,使调度中心能够每分每秒看到管网上的压力、流量数据以及浊度、余氯等水质指标,了解整个城市供水的当前状况。
令人欣慰的是,在双方的通力合作下,项目的各项工作都如期推进,施耐德电气项目组成员利用自身信息管理平台优势,至始至终都与昆明通用水务公司的业务人员保持充分的沟通,这些都成为实施系统与业务需求有效对接的基础。
当然,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会使原有的管理模式产生较大的改变,对用户的宣贯工作始终贯穿项目始终,昆明通用水务公司的基层业务人员对协同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信息化系统的理解度不足是项目执行中的一个难点。“我们针对不同的业务人员做了多次客户培训,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告诉用户如何使用系统,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系统发现问题,实现管理的持续改进。”
施耐德公司的项目执行人员根据对实际基础条件的深入考察,从一开始就确定了项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使设计团队从一开始就考虑了系统的开放性,为以后系统的不断扩建提供了条件。“可以说,这一切积累和互动,都是为了系统最终的适用性。”
还水一个大空间
在昆明市市民王大爷家中将会安装上无线远传智能水表,自来水公司能随时掌握和监控王大爷家的用水情况。王大爷如果出门忘了关水龙头,或是家中水管出现了爆裂,用水量激增,智能水表都会自动向抄表员发出提醒,并告知王大爷,以把损失降到最少。
作为智慧水务的一部分,智慧供水让水变得更聪明了。从水源水库的蓄水量、水位、水质情况、管路流量、各地供水量等实时数据监控开始,到各个区域供水站的实时数据,再到终端用户的用水量等相关数据自动采集,形成智能供水调度管理信息平台,提升了城市供水有效性。
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可以监测城市各个水库、河道、湖泊,水质水体情况、水环境质量信息都能实时监控预警。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集污染源自动监控、污水处理过程监控、饮用水源和地表水水质监测、生态遥感监测、预警应急等功能于一体的水环境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构建强大的“智慧水环境”。
自动化仪表的不断国产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于智慧水务发展来说,已经具备了基础的支撑。然而无论是智慧排水,还是智慧供水,智慧水务在国内的发展仍然只是一个开始,昆明市亦是如此。即使最近几年,行业内有企业开始涉足智慧水务领域,但是相较于智能建筑等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新型产业来说,存在着太大的差距。
主政者在建设智慧城市时,应该给予智慧水务更多的关注,行业内参与智慧水务的领先企业也应该尽自己所能去推动智慧水务建设,提供更多的成功案例,有效地推动水务建设,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