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手表、电视、空调、打印机、电表、照明……无一在今年都打上了“智能”的标签。市面上已经出现可以用语音控制的电视、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控制空调……当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电器、电子产品相结合之后,智能家居开始随着智能硬件的普及而不再像10年前那样变得遥不可及。
甚至有人认为,现在比尔•盖茨居住的智能住房将在5年之内普及。
如今,当宽带中国战略、光纤入户、4G到来之后,家居设备之间、家居设备与移动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可以变得更为容易。
用户可以实现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去控制室内的温度、调节灯光,随时监测到家中的安全等。但倘若实现所有功能,用户需要下载无数的APP。据一家调查公司统计,从家电到家居,包括客厅到厨房、卧室,每户家庭的家居设备至少达30个品牌,多达上百个。“下载不同的APP看上去是件麻烦的事,并不人性化。”
用户期望的是通过一件产品、一个按键去控制家中所有的电器设备。但目前智能家居只是体现在单品上,通过移动产品来实现对单个产品的控制。
令人糟糕的是,即便是同一品牌的产品之间可以做到互联互通,但不同产品和品牌之间无法实现。
一健控制所有家居设备会很难实现吗?中国视像行业协会数字家庭负责人孙赢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认为,这需要统一标准,但智能家居包括电器、安防、照明、开关、健康等众多行业,品牌繁多,技术也参差不齐,是一个很庞杂的工程。
尽管智能硬件的迅速崛起为智能家居开启了新的一扇窗,但让用户方便享受家居的智能化仍遥远。
谁阻碍了智能家居发展?
智能家居的概念在10年前就开始被硬件企业提及,发展却不温不火。直到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为智能硬件的应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谷歌眼镜的问世拉开了智能单品登场的序幕,可穿戴设备、微智能产品、轻量化的智能产品相继登台亮相,智能家居厂商、国际巨头、互联网企业都相继卷入这场混战中。
众多品牌的参与使得跨产业的合作困难重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智能电视希望能赚到视频内容相关的版权和服务费用;智能冰箱的创业者希望赚到生鲜冷链供货的利润;智能路由器的用户希望能赚到网址导航、云服务及广告等利润;智能摄像头希望能赚到视频内容存储的服务费用;智能安防设备希望能赚到财产保险的保单费用等等。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张永刚曾公开表示,目前智能家居的标准兼容性差,设备互联互通困难。尽管有着“闪联”、“e家佳”、“广联”三个标准可供智能家居企业参照,但它们都各有侧重,并不能实现智能家居领域的整体融合,利益之争必然带来标准的“各自为政”。
“这些行业例如摄像头、安防等品牌比较分散,技术也参差不齐,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孙赢同时认为。
“传统家电企业缺乏革新动力,最近一两年才意识到互联网的大潮来临,一些产品满足不了高端化的要求。”一位家电业内人士认为。
目前,业界正在推动家居与物联网融合,共同打造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能家居体系。但RFID、传感器等识别感知设备的芯片80%以上依赖国外进口。而缺少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产品和技术,也导致家居产品整体价位偏高。
因此,目前智能家居更多还只停留在智能单品上。
用户愿意为额外的智能买单吗?
创新者常常面对的另一个窘境。当技术、产品和商业逻辑都很清晰的时候,市场和用户并不为此而买单。
大众是否需要“过度智能”产品?提前10分钟在路上打开家里的空调而额外付钱,他们甚至会担心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电力消耗和网络费用。
奥维咨询(AVC)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实现家电内部一体运用循环时,如何保护用户的私人数据不被外界共享甚至利用是用户在使用智能产品中最大的疑问。
对于可以拥有这些智能产品的用户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投资。目前智能空调、智能电视、智能开关等比普通产品的价格高出30%-60%以上。事实上,这些拥有智能后的产品针对的消费人群也仅是少数的人群。
如果打造一整套智能家居方案,上百万元的价格也让普通用户望尘莫及。根据一项对深圳智能家居市场的调查显示,目前,豪华住宅项目智能家居装修费范围为30~100万元,其中完整智能家居系统造价一般在70万左右。
而上述报告显示,对于绝大多数的老人用户,当家中的设备全部智能后,这将变得更为繁琐而排斥这些产品。
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产值将会达到2万亿元。如何挖掘智能家居这一潜在的金矿,或许并不是你为用户激发的无穷想象空间,而是用户能否接受和可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