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物联网 » 政策动态 » 正文

发改委发布西部物联网物流等重点专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14  来源:中国政府网  浏览次数:2133
核心提示: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科院下发了《关于印发科技助推西部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3-2020年)的通知》,提到了支持西部地区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物流“等重点专项建设。其中,对于特种物品物流管理中的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通知》要求应开发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智能温控电子标签、远距离读写器等物品信息感知技术,以及运输车辆车载北斗导航终端,建设特种物品、危险物品自动跟踪多方预警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对生产、运输、流通全过程的动态安全管理。
  • 政策属性:部委政策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科院下发了《关于印发科技助推西部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3-2020年)的通知》,提到了支持西部地区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物流“等重点专项建设。其中,对于特种物品物流管理中的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通知》要求应开发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智能温控电子标签、远距离读写器等物品信息感知技术,以及运输车辆车载北斗导航终端,建设特种物品、危险物品自动跟踪多方预警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对生产、运输、流通全过程的动态安全管理。

以下是《通知》全文:

科技助推西部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

(2013-2020年)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3年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产业、社会民生等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正处于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实现跨越的关键阶段。但西部地区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求十分迫切。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实现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西部特点的科技助推区域发展的有效途径,已成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任务。为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与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联合制定科技助推西部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重大科技工程和项目为抓手,以构建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支撑,着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着力推进产学研协调发展,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着力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打造本土化、高水平人才队伍;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国家科研机构与地方合作新模式,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需求牵引,统筹规划。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导向和西部地区自身发展要求,围绕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加强顶层设计,集聚多方资源,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要素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协调服务,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坚持重点突破,示范带动。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核心技术,开展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促进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和社会民生全面发展。

坚持着眼长远,稳步推进。开展重大前瞻性问题研究,在相关领域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扎实有序做好各项科技创新规划的落地工作,夯实科技发展基础。

(三)行动目标

至2015年: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建立,人才激励、科技成果转移和产业化、科研院所等方面的改革取得突破。重点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以成渝、关中-天水经济区等为代表的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科研基础条件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科技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以中科院系统为代表的科技基础创新和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至2020年: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活力显著增强,科技资源布局更加合理,创新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建成若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产业集群和科技研发基地,培育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品牌、在行业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军企业,科技创新在西部地区转型发展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二、区域创新重点布局

(一)西北片区

聚焦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和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等主题,开展荒漠化与沙漠化防治、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以及矿产资源勘探、油气和煤炭资源高值清洁转化、风光电等新能源开发、先进装备制造等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支持在关中-天水、天山北坡、兰州-西宁、呼包银榆等重点区域开展科技创新改革示范。

(二)西南片区

聚焦生物多样性保育、山地灾害防治、石漠化综合治理、资源深度开发利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等主题,重点开发农业种质资源转化、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等生物产业技术,开展滑坡泥石流监控防治技术示范与推广,实施喀斯特地区农业和生态保育综合技术应用示范,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支持在成渝、滇中、黔中、北部湾等重点区域开展科技创新改革示范。

(三)青藏高原片区

聚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特色资源开发、高原农牧民增收等主题,重点建立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监测与综合评估体系、地质灾害勘查与综合防治体系,开展盐湖资源与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加强水资源研究及开发利用,推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科学研究,构建高原农牧结合技术体系,服务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基础科研协作

围绕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需求,稳步提升科教基础能力,支持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发展。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放科教资源,加强重大科学装置、科研仪器、文献信息、野外台站等科研基础设施共享。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建技术研发平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围绕西部地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生态环境建设和民生工程等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合作开展协同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技术系统集成,推进工程化示范。通过项目合作,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到2015年,重点支持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40个,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1000项。

(三)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型产业集群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整合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强化创新功能,建设特色鲜明和优势突出的区域创新体系。支持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成渝和关中-天水创新型区域、绵阳科技城、贵州科学城等发展,推进创新型区域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等,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大力扶持创新型企业,重点支持在四川攀西和德阳、云南滇中、陕西杨凌和阎良、青海海西、宁夏宁东、新疆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广西南宁以及重庆两江、四川天府、贵州贵安、陕西西咸、甘肃兰州等城市新区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教资源优势,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实施“西部之光”等专项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培养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构筑人才资源聚集高地。积极推动跨区域人才交流,通过互派挂职干部、开展研修培训、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参与西部开发建设。到2015年,通过中科院系统为西部地区培训培养科技和管理骨干2000人次、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000人次;向西部地区派遣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和各类科技服务人员累计超过5000人次。

(五)优化创新体制机制

鼓励因地制宜开展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政府部门间统筹配置科技资源的机制。发挥中科院系统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全国科学院联盟平台,深化院地协商机制,共同凝炼合作主题,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建设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创新发展新模式。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鼓励重大科技成果在西部地区优先示范推广,鼓励科技人员以科研成果入股参与企业经营。依托西部地区军工企业密集优势,探索建设军民结合、军地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研究推动在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区设立军民两用技术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