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重要内容,又是城市日常运行的支撑,更是老百姓生活和工作的依托。对2013年的经济发展,中央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的城镇化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对于交通来说不但要建设更多基础设施、提供更好的交通工具,更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交通系统的效率、降低能耗,同时提高便捷水平和安全性。在这一过程中,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无疑将是重要的组成和支撑。面对2013年,ITS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变化。
智能交通走向更高层次
自从ITS在世界上出现,它就是高技术与交通紧密结合的产物,它是随着时代脉搏跳动的,在这20年中,它随时吸收着信息技术的新成果。
传感器网、下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应用各个领域的融合,使得实现智能交通的条件越来越好,智能交通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新一代的智能交通系统将具备以下特征:完整和实时的交通信息采集;安全、实时和高效的数据交互;交通管理中心、用户终端的软件按照智能化系统的思想开发,并具有强大的计算和辨识能力;整个系统是按照智能化控制和面向知识的信息处理而构成的。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辨识能力和控制,这个控制包括不同层级的控制,这也是ITS与信息化重要区别之一。
拥有了这些特点的新一代ITS可为交通管理、应急救援和人们出行带来更多服务。第一,支持多种运输协调运行和控制,把城市道路、公路、公交、枢纽等不同尺度的运行状态作为输入参数,可得到宏观控制方案和重要战略控制点的控制,实现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最优运行;第二,形成新一代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车辆的行驶状况可以得到在线监控和安全预警,给车辆的重要部件提供唯一IP,用于实现运行状况和交通运行环境的识别,并提供主动推送和双向交互的信息服务;第三是实现智能化公共交通运营控制与调度,其中包括公交专用车道内多辆公交车自动编组和队列运行的智能化,扩大智能化排班和调度系统和出租车运营调度与服务;第四,基础设施、运载工具以及运载工具间的数据交互走向实用,车车之间、车路之间都可以实现信息交互,推动包括车辆、基础设施、非机动车、行人在内的“合作ITS”(即Cooperative ITS)的实现;第五,支持大范围区域路网运行监测与协调控制的实现,目前欧洲已经实施了EasyWay项目,对欧洲区域路网进行监测和协调;第六,高效的货物运输组织和管理帮助运输经营者优化运输资源配置,对运输组织进行协同调度和多式联运,还可以预定城市物流配送的路线。
自发展ITS以来,交通基础设施的作用就一直居重要地位,因为信息采集、信息发布、对交通流的控制都要依托基础设施。而大多数基础设施是由政府部门或大型公共机构管理的,这些部门和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效率较低、办事较慢或者对公众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质量不高,甚至有不提供信息的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一代移动通信和GPS的普及,很多公司开始尝试自己采集相关信息为公众提供服务,欧洲和美国是最活跃的地区。
现在许多汽车制造商都开始采集自产汽车的GPS数据,与数字地图匹配后得到交通拥堵的信息,再发回给用户。很多移动通信公司和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商也推出类似的服务,不过手机端的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要更复杂一些。这样,在欧美就形成了一类不与政府、交通运营管理单位和运输公司合作的ITS群体,这样的服务方式和业态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
一些欧美的汽车制造商也在中国提供这些服务,如大众、宝马、通用等。可以预测,这类服务将在中国得到较快发展,中国企业须结合中国国情,系统地设计自己的价值链、服务链和资金链。
早在2010年的ITS世界大会上,依托智能终端,特别是智能手机的交通服务就是一个亮点。当时韩国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介绍,在韩国的智能手机上,有50%的服务与交通相关。2012年10月,奥地利ITS世界大会更是将这种应用推向了更高的水平,大会承办方之一AustriaTech开发了以大会为主题的App——Kongressnavigator,它不但可以提供位置服务、公交服务,还将与大会有关的注册、旅馆、会议程序、展台等服务都集成在这个APP中,提供维也纳范围内的各个交通枢纽的换乘服务。根据大会统计,超过1500人下载了这个Kongressnavigator。这个APP预示着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ITS服务越来越大众化,为小公司甚至个人参与ITS服务提供了机遇。
ITS走向合作
近几年,国际上智能交通系统最热的方向是车路合作和车车合作系统(即Cooperative System),其核心技术包括车路通信和车车通信(即V2I和V2V)。在多年开发和试验的基础上,其内容、应用范围和依托的技术越来越清晰,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在车路合作系统、车车合作系统上,欧洲、美国和日本都进行了多年研究。目前,欧洲有Car2Car、美国有VII和Connected Vehicle、日本有Smartway,尽管叫法不一样,但是思路和内容大体类似,因此欧洲、美国和日本从2009年开始陆续签订了双边政府的标准化合作协议,并在2011年正式喊出了欧美日三角协调的口号。同时,以汽车厂商和信息技术厂商为主体的车路合作系统联盟也开始形成,这些联盟在技术开发、标准化和产品测试等方面进行协调和合作,将目标对准了国际市场。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欧洲和美国率先进行了统一名词和研发内容的工作,他们成立联合工作组,确定该系统的开发领域包括安全、节能减排、驾驶员注意力与人机接口、标准化、名词术语等。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例如欧美联合确定这个系统的名称为Cooperative ITS,既包括了原来的车路合作系统和车车合作系统,也包括欧洲的EcoMove和EcoDrive(生态交通和生态驾驶),还包括了基于移动通信网的交通信息服务。为展示欧美在这个领域的成果和应用,美国运输部和欧盟联合在2012年10月的ITS世界大会上集中展示Cooperative ITS。面对这一状况,日本也表示加入合作ITS的开发和标准化,提出将已经开始应用的智能化公路(Smartway)也纳入Cooperative ITS。
中国ITS加速发展
2013年中国ITS的发展将继续与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同行,但是与前一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的ITS不同,主要体现在:第一,城市中ITS将由主要关注小汽车(如车载信息服务)转向更多地关注乘公交和骑自行车的出行者;第二,ITS将从前一段主要为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管理者服务转向直接为出行者服务;第三,ITS将由主要关注提高效率转向效率、安全、减排三者并重。基于这三个方面的变化,再加上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我们将会看到智能交通推进模式及投资方式都将有重大变化,如政策、标准、投资和盈利模式会更加开放,以吸引更多的信息产业界和通信运营商投资;政府会鼓励交通管理、运载工具制造、信息产业等多方组成联盟,并推进新一代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
总之,作为现代交通技术代表之一的ITS,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要看到国际的前沿ITS技术,也要看到发达国家相关部署对我们未来的影响。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发展台阶上,ITS应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老百姓需求的变化以及交通发展重点和方式的变化,努力实现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的自主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