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都已进入主汛期。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一场强降雨,不仅考验着各种排水设施的有效性,同时也考验着防汛部门的应急响应效率与处置能力。为提高城市应急排水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上海市历时三年,建成了“上海市排水行业数据库及其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实现了与业务对接,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排水行业的管理水平,并在城市防灾减灾和安全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上海市排水行业数据库及其管理信息系统”基于全球领先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ArcGIS搭建而成,收录了全市厂、站、网等所有排水设施数据,并辅以雨情、水情、气象、台风等信息,开发出防汛应急、设施管理、养护管理、规划管理、工程建设、运行监管、数据维护更新等业务应用模块,不仅可为排水主管单位各专业科室提供日常业务工作辅助支撑,还可为下级市政排水部门、上级市水务主管部门提供数据采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等技术手段和服务。当前,该套系已在上海市排水管理处上线运行,并为其他单位提供服务。
在系统中各种排水设施的分布情况一目了然
据上海市排水管理处介绍,城市排水是城市管理运行的重要手段,推进排水行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提高相应管理水平,是建设“智能水网”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步骤。“上海市排水行业数据库及其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改变了排水行业传统的管理工作模式,通过网络互连互通、信息资源共享、过程规范管理、业务协同办公,使相关单位可以从宏观角度更全面地制定和实施排水行业管理措施,为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排水保障。
为了搭建“上海市排水行业数据库及其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工作是要建立一个排水行业数据库。只有建立了一个覆盖全行业排水管理单位业务数据的数据库,才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较为规范的数据采集、上报、校验、审核评估等数据维护流程,形成排水行业数据的维护更新机制,实现长效管理。据介绍,该系统在建立之初,入库的管网设施数据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数据量为8000多公里。到如今全面推广使用分区数据维护系统以后,入库管网数据已延伸至郊区,基本覆盖全市,数据量达17000多公里。此外,数据库还收录了排水井860538座,排水泵站1132座,污水处理厂53座。有了这些数据,再通过GIS技术对这些排水设施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设施的管理效率和利用率,为设施的规划、建设、养护、应急处置以及模型分析等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撑。
系统应用方面秉承健全标准规范、完善应急机制、强化日常监管、讲求实际应用的理念,研发了相关应用子系统。例如防汛方面的“下立交积水自动监测子系统”,它在2012年汛期共监测到35场强降雨,发布报警短信共计14359条。尤其在“海葵”台风期间,系统经受住了考验,持续稳定运行,共监测积水超过10厘米下立交57处,其中积水超过1米的有9处,自动报警信息及时发布通知到防汛排水相关部门,交警迅速封路,大型排水泵车立即调度现场抢排。由于监测信息准确、报警及时,各级排水部门积极应对,台风期间未发生一起因积水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还有日常监管方面的“养护监管子系统”,在以前,监管人员的工作方式一般是手工书写、纸质传递、电话传真交流。随着养护工作覆盖面越来越广、养护频率越来越高、养护信息要求更加准确真实,带来工作量成倍增加,全部靠人工方式已无法满足工作要求。如今,只需登录系统,计划制定、任务派发、成果上报、工作统计、绩效考核、整改反馈,全电子化流程操作,极大地降低了日常工作流的复杂性和工作强度。
据上海市排水管理处有关领导透露,接下来还将继续推动数据的长效维护管理机制,做到新、改、扩建设施数据资料的及时收集、快速处理、定期上报,做到排水行业数据库的长久常新。此外,还将继续推进系统在市水务局、防汛办、区县市政水务署、市排水公司、养护检企业等各业务部门的应用,更好地为全市行业单位以及市民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