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动脉,是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年来,中央财政通过积极支持智能交通运输发展,在建立“低碳中国”的内生机制上作出了积极探索。
智能交通“召之即来”
在江苏无锡,如果不会用手机软件召车,那就意味着你可能“OUT”了。
自全国首创的“双向感知自助召车”开通一年多来,该市已有33950人注册,累计客户量近100万。手机叫车已经成为当地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所谓“双向感知”,即市民直接点击手机界面上的“手机召车”软件,就能及时查看来车的位置,而司机也能查看召车人的具体位置。这大大降低了出租车的空载率,有效节约了车辆能耗。
部分出租车司机已成为电召的专业户,一天可减少空驶100公里,折算油耗约10升,减少成本75元。
不仅是出租智能化,无锡市公交还新推一款可以安装在手机上的客户端软件,用来实时查询公交车情况。
记者找来一个手机体验了一把,只需点三个界面就可以查到你想坐的公交车处于什么位置,相当方便。
无锡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市自投入使用“智能公交”系统以来,公交公司不但首末班车辆准点率达98%、车辆全天运行准点率达96%以上,还同比下降30%的事故量,2011年全年节油443万升,收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
财政部经建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能化公交运营管理系统是中央财政资金节能减排的重点项目之一。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每年从一般预算和车购税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区实施包括智能化公交运营管理、公路节能照明、天然气车辆应用等在内的节能减排项目,推动低碳交通的应用发展。从实施情况看,2011年安排2.4亿元支持了119个项目,2012年安排4.78亿元支持了278个项目,收到了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千年运河“感知航道”
智能化交通应用在千年航道上,这一“穿越”该有何等的震撼力。
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总投资2700万元的“感知航道”,就是这样一个项目。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末期,已历尽沧桑2500年。它纵横南北数千里,被称为“大地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