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面临了资金的问题,但2006年的6月对公务云平台的建设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因为下半年,平台建设过程中接到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需求,第二年又建设了目前来看几乎是最为成熟的项目——数字城管。
如果当时等着政府的290万元的财政拨款,到2007年再进行建设,那么当年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和数字城管系统,两个机会可能都会失去,平台本身肯定也不会有今天这么大的规模。
整合难题
近400平米的中心机房,通过155M线路上联到省,622M光纤环下联到县、市、区,此外还有500M的互联网出口,分别连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3个运营商。承担着全市公务内网、公务外网、部门专网和市直部门统一互联网出口的网络职能。
这里就是药品监管、数字城管等工程项目的统一后台。同时,这里也即将对人口、地理、企业法人等进行数据库的整合。
说到数据库整合,薛永杰略显凝重:“我们目前一直在努力,但效果并不好。原因是很多部门出于自身利益或安全的考虑,不愿意进到平台上来,进行数据的共建和共享。而这也成为公务云平台,乃至整个智慧廊坊建设的一大瓶颈。”
目前四大基础数据库包括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已建成。
以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为例。如果实现了网络共享,那么将由国土测绘部门和规划局提供最底层基础地理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叠加,每个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再建立或更新自己的图层,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意调用任何一个图层。
这样一来,每个图层都会更新及时,从而整体成为一张实时的地图。举例来说,公安局在办理案件时,可以通过抽调最新的地图,并且马上反应出案件发生在哪里。同时通过警察随身携带的导航定位设备,能清楚地看到所有警员的位置,指挥和调动警力就显得准确而及时。
很明显,底层数据是最基础的,甚至会对上层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测绘部门和规划局的进入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这种资源的共享协调起来难度却很大。“很多时候跟体制有一定的关系。”薛永杰认为,“目前很多垂管部门,比如税务局、工商局、质监局等,这些部门是省、市、县一条线下来垂直管理的,那么我们地方上协调起来就很困难。”另外,还有一些涉及利益或安全方面的,很多部门更愿意单独建自己的系统,不使用公务云这个平台。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公安系统,当然这和公安系统安全性要求较高相关。
长远规划
记者采访过程中,下午2点30分管道局四区突然停水,供水总入口的水压传感器示数骤降,数据传至公共事业服务监管系统后引发自动报警,该系统的工作人员便根据系统记录的信息将问题及时反馈并迅速解决。仅仅3个小时后,水压就恢复了正常,此时,市民还没有全部下班回家。
这是今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公共事业服务监管建设。
在数字城管获得好评后,规划组希望把小区也纳入进来,对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等进行智慧化的监管。这事实上是数字城管的一个延伸,宗旨就是先发现问题的是机器,而不是人。
廊坊市智慧城市2013年项目建设首先选择了20个有一定规模的、封闭式的、物业管理完善的居民小区作为试点,计划力争用2~3年的时间做到建成区全覆盖。廊坊市工信局局长于慈远向记者展示了2013年公用事业服务质量监管项目工作计划,2013年第一季度完成项目的报批立项及资金审核工作,第二季度完成软、硬件招投标工作,第三季度完成软、硬件设备的安装工作,第四季度完成软、硬件设备调试并投入试运行。
当然,这只是2013年工作计划中的一项。
进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也是他们接下来3年要做的事情。他们将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统一的信息架构标准,用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逐步物联成网。
此外,虽然在数据库的整合中困难重重,廊坊市工信局仍然对未来充满信心。预计将在2020年末实现基础信息资源汇集整合和统一调用,支撑智慧城市各项应用的公共平台逐步建成并投入运转,协同、智慧与能动的信息化应用全面普及,城市运转、市民生活、经济运行和政府服务的智慧化应用全部实现,并在城市信息化水平方面实现与京津智慧化发展的全面对接。
虽然整个推进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总体的趋势依然在朝着整合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