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个指导思想,我们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服务民生,我们就是围绕衣食住行学五个方面。因为在每个城市,或者不同的城市,这五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难点。比如说看病难,我们的智慧医疗说起来很简单,想解决部分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看病南其中有一难是挂号难,第二难是候诊难,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排上,一早要排队,所以我们就做了预约挂号的系统。我们现在医院有50%以上是预约挂号的,之前我也曾经问过卫生部门,他们之前实行过预约挂号,不成功。为什么?爽约率很高,约了之后不来,医生白等。
前年我们商量,我们现在用的是实名制预约,你只要三次爽约,就是不来又不撤销,只要有连续三次的爽约,我们就暂时取消你预约的资格,你老老实实到门诊窗口去排队,再排队三次之后来恢复预约的资格,这样就大大的解决问题,特别是是对异地的患者,原来他们要提前住进来,很早来排队。
第二,服务民生。现在正在实施的临床路径,就是给每一种疾病规定一个看病的路线,防止小病大看,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控制它的医疗流程,把医疗的费用降下来。共享检查,你在甲医院做过检查,到乙医院就不需要检查,甚至外企的医院中间都可以共享。我们第一期的投入就1700万人民币,当年按照卫生部门给我们说的,调用数据和共享数据,当年就可以节约2000万的费用。
还有患者安全,这是我们想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防止吃错药,打错针。现在医院大部分还是用手工确认身份的,我们想这么做。将来的健康管理,我刚才已经说过了,另外还准备实施的应对老龄化的社会,开始做老人的照顾,特别是远程照顾。
智慧交通,就是电子车牌的应用。我们今年会在这个基础上陆陆续续地扩大,从最拥堵的区域做起,最大限度的提高车辆的通行量,因为我们没有土地再去修道路,只能通过这些做起。
智慧教育,厦门虽然是沿海地区,是经济特区,我们也有边远校,我们也希望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解决优质校园配置问题,让边校的孩子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资源。还想解决终身教育的问题,现在上学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幼儿园,学前教育很困难;二是就业之后的教育不方便。我们想用智慧城市的建设把教育纳进去。
智慧政务,大家说了很多,我们做得也不是太好,我们也希望为市民提供信息化的服务。
信息化要为经济和社会服务。重点说一下地下的管线,社区网格化的管理我们做的跟大家一样,但是我们地理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间,建设数据库关键是应用。我们的第一个应用就是地下管线库,为厦门市所有的地下管线做一个档案。之后我们又花了一年的时间,把厦门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地下管线全都采集完,做成这个。同时新做的管线必须提供电子数据,我们这几年在地下管线的建设和应用上面一直非常的顺利。它有一个直接的结果,在地下管线数据库建好之前,跟之后地下管线被破坏和挖段的事故减少了三分之二。
三、破解智慧城市建设的难点
第一,利益协调,多方多赢。比如,电子病例,做完之后会让患者、病人减少检查,医院的收入会下降,医生的收入也减少。医生为了做高收入就让患者多做一次检查,这是一个利益的调整。怎么通过利益的调整来达到多方多赢,大家都能够各得其所。
当然在电子病例个案中间,我们还成功的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电子病例的所也权是谁的。后来大家协商完了,一致确认,医疗检查的结果是为患者所有的,所有权是患者的,他有权来支配,有权来决定是否享用,因为我出钱做的检查,检查结果一定是我的。医生的诊断意见,利民包含医生的知识产权,那是共有的,不全是患者的。所以我们现在共享部分只是客观检查的部分,不包括医生的诊断意见。
第二,标准协同,互联互通。在不同的医院之间使用不一样的设备、数据库和标准,怎么样让它们互联互通,共享起来。
第三,法律保障,责任落实。当一个医生依据别人的检查结果出来诊断,出了医疗事故,责任的界限在哪里,这当然牵扯到一个检查结果的标准化。
第四,模式匹配,持续健康。很多专家都讲过,模式的匹配,政府应该多做一些企业和社会不能做的事情,凡是企业和社会能够做的事情,应该交由企业跟社会去做,这样的项目才能够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