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头版头条 » 正文

城镇化的科学路径和渐进平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31  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次数:1531
核心提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欣喜沐浴新一轮改革开放春风,深切感悟稳健推进城镇化是新一轮经济建设的强大引擎和新时期结构转型的强劲动力。回眸“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四年实践,理念创新,目标明晰,资源聚集,统筹渐进,有效集聚潜在资源,有序统筹城乡发展,探索了一条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深度融合,协调并进,多方持续共赢的创新路径。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欣喜沐浴新一轮改革开放春风,深切感悟稳健推进城镇化是新一轮经济建设的强大引擎和新时期结构转型的强劲动力。回眸“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四年实践,理念创新,目标明晰,资源聚集,统筹渐进,有效集聚潜在资源,有序统筹城乡发展,探索了一条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深度融合,协调并进,多方持续共赢的创新路径。

一、理念创新,转变既往城乡发展路径

放眼城乡发展全局,把握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趋势,探索节约、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必须关注二元结构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提升“三农”。

(一)转变现有资源失配格局。目前我国农村最根本的矛盾,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严重失配。现存的耕地资源配置情况已经承担不了赖其生存的劳动力再生产。单纯从经济角度抽象分析,一户种3-5亩地,耕地近乎负效资源,政府必须补贴;假如一户种30-50亩地,耕地大体属于常效资源,当可自我平衡;设想一户种300-500亩地,耕地就会成为高效资源,可为国家作出经济贡献。致富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发展农村必须加快城镇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共识。根本问题就是要调整要素资源配置。

(二)转变传统农耕作业方式。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发展现代农业,基础是建立规模化的经营模式。现存资源失配格局所维系的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不仅客观上阻断了农业产业链的有效连接,迟缓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使农村土地的价值仍处于单一的甚至原始的农产品产出效益上。通过转变资源配置格局、转变传统作业方式,建立规模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转变农村固有散居模式。广大农民长期散居在农村,是与传统农耕作业方式相匹配的居住模式遗存。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这种居住模式已经日渐失去其必要性并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逐步减少,势之必然。与此同时,工业化进程需要集聚人手,城镇化繁荣需要集聚人口。目前我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江苏则正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演进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一时期正是村庄大量减少、城市快速发育阶段。以日本为例,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近几十年来,村庄由5万多个减少到580多个。

(四)转变既往城乡发展路径。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方法。现有农业作业方式、现存农村居住模式下的投入,一定程度上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投入,即期效益十分有限,长远效益几近于零。大量农民集居到县城和中心镇,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因为现代和未来生产力发展都不需要大量村落模式的延续。要以活跃市场为目标,突出市场平台建设这一重中之重。市场带动就业创业,就业创业促进民富。向市场投入,就是向农村投入、向农民投入。

推进“四个转变”,恰逢其时,势在必行。事实上,这正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基础性转变。理念创新原则前提是“四有”:耕地总面积有增加,建设总用量有制约,农民利益有提升,国土规章有保证。

二、目标明晰,发挥社会主义效能优势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必须确保方向不偏移、效能大提升。杜绝南辕北辙,尽量少走弯路。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公有制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优势所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变,一方面,土地公有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所有制基础,必须始终不渝地加以坚持;另一方面,土地公有在建设发展中是最显公平、最有效率的体制,可以大大降低发展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推动力,而土地公有制为其迅速推进提供了有规划、高效率、低成本的土地资源支撑。事实上,土地公有制是中国创造经济奇迹的关键“奥秘”之一。

(二)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一要坚持发展取向,促进生产力进步。重点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二要坚持效益取向,发展集约型经济。追求效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实行规模化生产经营,实现耕地资源使用收益的大幅提升,实现劳动力资源使用受益的大幅提高。三要坚持联动取向,推进一体化跨越。着力发挥城市化对农村的积极渗透和正面影响,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农村促进城市发育的良性互动格局,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现实国情。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初级阶段的两大任务。在目标指向上,应科学明晰。坚定不移地通过城乡资源的集聚,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和民生状况改善;在政策制定上,应量力而行。不能超越实际,让实际已经离土离村农民既享占地补贴,又享城市生活保障和服务设施,引起新的配置失衡。应当推动土地向“大户”集中,先富起来,让离土又离村农民得到充分安置和保障。在实际操作上,应循序渐进。

(四)瞄准社会主义城乡发展蓝图。眺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远景,今后农业生产必然是规模化、机械化集中连片作业;农村人口必然大量集居到城镇,村庄逐渐减少。当前农村政策,应当瞄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未来目标,把握好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方向,慎用权宜之计,莫作无效投入,尽量少走弯路。政策引导,别教子孙后代挖山不止;发展目标,要让市场未来交易不已!千万不要用大量低效投入让过多的农民过久为农民。要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创建一套占地少、效益高的土地利用新模式。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