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智慧应用 » 应用资讯 » 正文

云计算物联网将成信息网络产业“发动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08  来源:电子信息产业网  浏览次数:619
  • 应用领域:智能交通
市场需求将取代政策引导

预计2013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896亿元,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174.12亿元。

近年来,我国云计算物联网产业整体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云计算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市场需求将取代政策引导驱动云计算物联网发展

我国物联网技术标准走在国际前列,在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领域也具有较为成熟的应用。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物联网在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领域的需求将迅速膨胀。2011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500亿元,较2010年同比增长29%;预计2013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896亿元。

企业的积极投入和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将使市场成为云计算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在搜索引擎、数字内容、电子政务、中小企业信息化等应用领域云计算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据赛迪顾问预测,我国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167.3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174.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1.5%。

(二)跨国公司加快布局云服务市场

云服务将成为全球信息产业新一轮竞争的主战场之一。2012年9月,谷歌曾迫使宏碁公司取消了与阿里云合作的一款新型云智能手机的发布会。谷歌与阿里云之争,充分体现了跨国公司正在激烈争夺云服务市场。目前,捆绑谷歌各类云服务的安卓系统在我国市场占有率为73.99%,国内魅族、天语、联想、华为等多家使用安卓系统的厂商都暂不具备与谷歌抗衡的技术实力。谷歌“芯片-系统-终端”的全产业链整合战略布局将给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同时,谷歌、苹果、微软等跨国企业云服务向移动平台迁移的趋势将给我国信息资源生产、传播和监管带来严峻挑战。

(三)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将为信息安全带来更多挑战

信息安全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对传统互联网监管模式提出挑战,监管难度和复杂性大幅度增加。云计算可以实现跨地域、虚拟化服务模式,会带来大规模数据跨境流动引发的安全监管、隐私保护、司法取证等问题。随着“强后台”+“瘦客户端”的“云+端”模式成为趋势,跨国企业很容易获取国家敏感信息和数据,潜在威胁巨大。在工控领域,物联网的普及应用给数据采集监控、分布式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等工控系统带来诸多安全隐患。我国工控系统在安全领域缺乏底层解决方案,工控系统信息安全评估和认证还处于起步阶段。核设施、钢铁、化工、石油石化、电力、天然气、水利枢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工控系统,一旦这些系统出现信息安全漏洞,将给工业生产运行和国家经济安全带来重大损失。

提升国际市场话语权

近年来,我国云计算物联网产业整体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云计算跨地域、虚拟化服务模式的实现,将带来大规模数据跨境流动引发的安全监管、隐私保护、司法取证等问题。针对云计算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以及未来走势,提出应对措施如下:

一是加快完善云服务产业链。

加快我国自主可控云端操作系统的研发。在操作系统领域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支持自主云端操作系统及应用平台研发,集中力量突破技术瓶颈,推动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的自主研发进程。支持自主可控云端操作系统的市场化。鼓励国内手机制造商采用自主研发的云端操作系统,加快市场化步伐。推动我国自主研发的云端手机操作系统开发商与智能终端制造商、内容分发商和应用软件开发商紧密合作。完善我国云服务产业链。促进芯片设计、软件开发、数字内容与智能终端、互联网服务的融合发展,实现云服务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完善的云服务长产业链。培育云服务龙头企业。加强对国内云服务提供商的扶植力度,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产业控制力的本土云服务龙头企业,在云服务市场上做到数据自主、应用可控,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二是建设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研究建立国家电子政务云计算技术服务体系,制定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和应用规划,推动政务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向云平台迁移。指导搭建省部级电子政务云计算公共平台,为各部门提供基础架构服务。加强政府部门重要业务系统的建设,实现政府决策服务及履职业务的全流程、全覆盖。加强对地方电子政务技术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服务能力和质量。

三是加强云环境下的网络和信息安全监管。

健全法规标准。加快制定国家层面云计算信息安全、数据安全法规,研究制定度量云用户安全目标、云服务商安全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标准,构建云计算安全服务认证体系。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建立适用于云计算环境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针对威胁和安全需求,积极研发数据安全、可信计算、隐私保护技术等关键技术。加强管理监督。建立完善云安全事件应急机制和处理流程,加强对操作、维护等各类日志的审计管理,提高对违规操作造成的安全事件溯源的审查能力。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