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城市网讯:作为智慧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批501个智慧社区6月将建成。本市发布的《智慧社区指导标准(试行)》,为首批参加试点的智慧社区设定了31条须实现的约束性指标,养老、就医、社区安全等都将得到重点保障。
须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
《智慧社区指导标准(试行)》共分为5大类一级指标、44项具体评估标准。而其中,要求社区必须达到的约束性指标多达31条。记者发现,约束性指标中,除了对智慧社区的硬件要求外,关注最多的就是老年人的生活起居。
市社会办负责人说,智慧社区必须为居家养老人员,特别是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重度残疾人等提供快速、畅通、安心的紧急救助服务,提升为老服务水平。还要为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病患人群配备电子辅助终端,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支持。
听起来很时尚的智慧社区,其建设标准为何对老年人如此关注?市社会办信息中心郭依芬告诉记者,在前期调研中工作人员发现,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社区服务需求很大,很多人对社区都有依赖性。突出为老服务要求,等于把服务给对了需求者,还体现了尊老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
建设经费由财政出资
每个社区都要配电子信息显示屏、安装便民缴费终端,社区办公电脑原则上每人配1台,居民可在社区上网学技能,社区将通过智能手机、微博等发布停水停电信息……智慧社区的内容,还远不止这些。
在智慧社区,居民还能享受到网上预约挂号服务,能办理低保、退休等政府公共服务,能坐在家里应聘,实时获知极端天气预警、应急避难场所、民防设施地理位置等方面信息;社区实现监控视频覆盖,居民楼全装可视对讲设备……
如此繁多的服务内容让人眼花缭乱,不少市民心中顿生疑问:改造的钱从哪儿来?建成后社区居民真的用得上这些功能吗?
市社会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智慧社区建设基本经费将列入财政预算,同时将建立多元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此外,每个社区还将专门明确1人负责智慧社区建设,居民弄不懂的新鲜玩意儿,也将有人负责辅导入门。
下半年发布正式标准
“首批试点社区本来确定400个,但各区县热情高涨,最终确定了501个社区参加首批试点。”郭依芬介绍,按照有关部门的安排,首批试点单位将于今年5月31日前完成试点建设及总结,6月进行验收、公示及挂牌。
除了必须达到的约束性指标,《智慧社区指导标准(试行)》还提出了很多超前的预期性建设指标,例如100兆宽带入户、物联网和云计算在社区应用、无线网络公共区域全覆盖、水电气远程抄表、智能家电控制等。本市鼓励有条件的社区率先达到这些指标。
市社会办负责人坦言,智慧社区是比较前沿的理念,国内外都没有太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只能先探索、尝试。此外,根据本市智慧社区建设推进的实际情况,本市将在下半年修订《智慧社区指导标准(试行)》,发布正式的《智慧社区指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