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将改变新一轮城市竞争格局。而这种改变,已经在智慧城市的产业与应用中孕育成型。
智慧城市产业渐成型
“伴随智慧城市的发展,传统电子信息产业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使得产业范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也是传统产业链的价值整体提升。”赛迪信息副总裁柳絮认为,在这种变革中,智慧城市产业应运而生。
目前,中国明确提出并已启动建设的智慧城市数量在40个左右。“每个城市的地域特性、社会文化结构、经济产业架构都不尽相同。”柳絮分析:“城市管理者必须充分了解本地资源的优势,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
比如,在依据《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价与研究报告》评选出的“2012中国智慧城市十佳典型案例”中:宁波依据本地的物流平台的企业资源优势,开展了“智慧物流综合服务平台”;鄂尔多斯则联动煤炭供应链上下游客户及非产业客户建设了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重庆依托国内最完整的地理位置服务产业搭建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行业应用、城市特色、新兴的智慧城市产业、基础架构的集成交付在这些案例中得以融合创新发展,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精髓所在。
在探索中成熟
不过,一切仍处于探索阶段。“智慧城市建设根植于对城市本身系统化的解析之上,产生于城市业务系统与产业技术的融合,最终要实现包括感知信息基础设施、城市智能运转、经济智能运营、民生智能等方面的智能应用。”柳絮指出,现阶段,智慧城市的产业、应用要素还存在欠缺。柳絮举例:“在部分物联网应用中,目前的传感技术在性能指标上尚无法满足应用要求,还需加强产业的研发环节。”
此外,行业应用软件也必然伴随着智慧城市的演进而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的趋势、方向并不明朗。”柳絮分析:“部分应用的需求者并不清楚具体提哪些需求才能实现‘智慧’,而应用的提供者也不断试探。”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泛在性决定了其与其他技术都存在融合的可能性,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的产物。“但我们同样需要精通‘融合’的人才。产业厂商需要这些融合人才来适应智慧城市带来的在战略、定位、研发、组织上的挑战。”柳絮总结:“此外,还有政策领导要素、投资资金要素需要考虑。智慧城市需要一个整体性的顶层设计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