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苏州市吴江区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与实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19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1723
核心提示:近年来,吴江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突破了中小城市发展的一系列难题,城镇化率目前已达64%,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富农惠农”的新型城镇化吴江之路。
“以人为本 富民惠农”的新型城镇化

近年来,吴江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突破了中小城市发展的一系列难题,城镇化率目前已达64%,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富农惠农”的新型城镇化吴江之路。

1.加强科学规划,优化城镇发展格局

传统的城市规划较少从城乡一体的高度来全面规划人口、土地、镇村布局、产业、生态等。吴江从整体出发,强化片区规划的理念,实现了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生态规划的“四规融合”。如在城乡空间布局方面,吴江提出“四沿经济片区”(沿浙、沿沪、沿苏、沿湖)战略,将片区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相结合,丰富和深化片区功能,形成了有利于优化全区生产力布局、有利于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的合理构架。

2.完善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统筹

吴江着力构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机制体制,以解决落户、土地、资金等制约城镇化的老大难问题。如对于户籍制度,2011年,吴江在《苏州市户籍居民城乡一体化户口迁移管理规定》《苏州市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下实现了城乡户籍自由迁移,2014年1月吴江区户籍迁移政策与苏州市区政策并轨,实现了城乡户籍一体化。在土地制度方面,吴江通过“三集中”“三置换”“三大合作”等形式,促进土地资源在城乡间合理流动。截至2013年底,吴江90%以上的农村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90%以上的承包耕地实现规模经营,农户集中居住率达55.02%。

3.强化产业支撑,推进产城融合

缺乏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是没有前途的。吴江的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2005年吴江针对产业布局分散、无序化的特征,规划了“四沿经济片区”和“三大主战场”,引导产业形成集群和集聚,逐步形成“4+4+1”的产业结构,产业与城镇结合渐入佳镜。2009年,吴江又出台产业振兴计划,旨在大力提升电子信息、丝绸纺织、光缆电缆、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四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

2012年吴江撤市设区打造苏州“优势产业新板块”。为突出这一定位,2013年吴江确立了“区镇合一”管理新模式,在功能定位上突出经济建设以区为主、社会建设以镇为主的管理方法,促进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4.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

吴江通过建设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城乡一体等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了城乡差距。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例,吴江制定了《吴江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先后扩建、改建区图书馆、区公共文化艺术中心、部分镇(区)文体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立起“四位一体”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并将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5.注重乡村建设与发展,打造城乡发展新形态

新型城镇化不能以农村荒芜和空心化为代价。吴江积极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行富民强村的“三大合作”,重视古村古镇保护、提升乡村生态环境,使乡村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获得了新的发展。2011年吴江开始实施“三年强村计划”,村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2013年村均361万元。2014年,吴江又开始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提出力争到2018年,村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00万元。在延续历史文脉方面,吴江的三大历史文化名镇同里、黎里、震泽在修复古镇过程中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尊重古镇原有的历史,保留旧宅旧屋的原貌,原居民就地在古镇安置。南厍村、黄家溪村等古村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城镇化迈入城乡互动发展新阶段

当前,吴江的农民生活、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均达到了一定水平,新型城镇化走在了全国前列,已进入城乡互动发展新阶段,正在向集约化、品质化、特色化的更高水平迈进。

1.城镇发展呈现新格局

当前,吴江正按照四个层次来推动城镇建设。第一层次是太湖新城(松陵镇)和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太湖苏州湾,彰显生态优势,打造比肩国际的太湖新城,它将成为21世纪苏州城市建设的最大亮点;第二层次是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和吴江高新区(盛泽镇),依托临沪区位和产业发展优势,打造面向全国的商贸新城;第三层次是平望、同里、震泽、七都、桃源等建制镇,将进一步繁荣工商、兴盛旅游,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美丽城镇;第四层次是被撤并镇区,注重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人口适度、生活舒适的综合社区;最后是保留自然村庄和扩建村庄,将持续治理生态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打造自然惬意的新农村。吴江城镇化正在集约化、品质化、特色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2.乡村建设呈现新形态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吴江农民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城乡均等,城乡差距日益缩减,水乡风貌乡村魅力再现,吴江“美丽乡村”呈现出活力、富足、幸福、美丽和文化底蕴的景象,吴江农村不再是“回不去的故乡”。走进震泽镇龙降桥村,可以看到绿树环绕,小桥流水,一条条宽敞有序的村道,一幢幢别致的苏式风格“小洋房”;桃源镇严慕村,道路平坦、粉墙黛瓦、置园造景,外墙统一刷成了白色,路两侧基本上是苏式风格建筑,仿佛使人置身于江南水乡画卷之中。吴江开发区(同里镇)北联村则凭借其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了江浙沪一带游客乡村旅游的首选之地。

3.产业发展呈现新趋势

四大传统产业撑起吴江经济半边天。电子信息、丝绸纺织已达到千亿能级,光缆电缆、装备制造也达到五百亿级产业。“丝绸之府”“电子之城”“光电缆之都”等称谓,说明吴江四大传统产业主导地位日益稳固;新兴产业是提速吴江经济的助推器。2013年吴江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508.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8.9%。一些新兴产业企业已开始成长壮大,苏州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国前六位组件厂商批量采购的唯一的国产背板供应商,产品供不应求;服务业发展快速。2013年实现服务增加值603亿元,同比增长11.9%;现代农业稳步提升,“四个百万亩”上图面积完成81.6万亩,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居江苏省前列。

4.公共服务呈现均等化

目前,吴江实现了社会保障“三大并轨”,构建起了城乡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社会事业也呈均等化发展态势。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例, 2011年吴江随同苏州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截至2013年底,吴江的区、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机构总计348个,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35.25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28平方米。吴江的“区域文化联动”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5.富民惠民呈现新篇章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2013年吴江农民人均纯收入21417元,同比增长11.1%。32.6万农村劳动力,有28.33万人从事二、三产业,占比超过85%。农民收入结构中,第一产业收入的占比越来越小,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了大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近90%来自二、三产业收入。来自“三大合作”的股金分配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渠道。如东港村的社区股份合作社,每股分红2013年达到1200元。幸福村组建了吴江第一个土地股份合作社,2014年初村里的粮田承包每亩的价格是680元,村民拿到的经营权转让款为每亩700元。松陵镇朱毛根水产专业合作社以“服务社员,共同富裕”为宗旨,先后直接帮助126户社员,间接辐射带动440多家养殖户脱贫致富,被省级领导誉为脱贫致富“孵化器”。

 
关键词: 城镇化 探索实践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