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的城镇化”作为着力点
近年来,吴江以推进“人的城镇化”为着力点,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积极探索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现实路径,构筑起集聚能力强、带动效应好、体制机制活、管理水平高的城镇化发展平台,为当前我国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尤其是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发展。规划是龙头,是基础。吴江坚持以规划为指导,通过土地利用规划为新型城镇化提供空间载体,通过城乡建设规划引领城、镇、村各类建设,以产业规划保证经济建设“落地”,以生态规划为新型城镇化提供生态保障。这些规划优化了吴江城镇、产业、居住、生态等规划布局,实现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城乡协调,集约节约了土地利用,实现了城乡发展的整体性,引领吴江城镇化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吴江的做法说明,推进新型城镇化应高度重视规划,坚持规划引领,促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实现各类规划衔接与融合,在规划引领的框架下统筹城乡科学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破解难题。新型城镇化进程面临着“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土地怎么用”“城镇怎么管”等一系列难题。吴江在不突破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创新、建立城镇化所需资金保障机制、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城乡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解决了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许多难题。吴江的做法启示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要突出以制度创新来破解瓶颈,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加快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破除农业转移人口进城的户籍、社会保障壁垒;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城镇现代化治理水平。
坚持富民优先,公平共享。“以人为本、公平共享”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理念。吴江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富民优先、公平共享这一理念,无论是城镇化政策的制定,还是具体措施的实施,均围绕如何破解城乡差距这一目标来进行。如“三集中”“三置换”“三大合作”等具体措施以农民的利益为中心构建。社会保障城乡并轨、文化服务体系的“城乡联动”、公共服务设施的城乡一体促进了公共服务城乡居民的公平共享,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各项举措始终坚持以富民惠民为根本。吴江的实践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应着力于让农民富裕起来、缩小城乡生活差距,应着力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
坚持产业支撑,发挥优势。新型城镇化离不开产业的聚集和支撑。吴江一方面充分利用原有的产业优势,引导产业集聚;另一方面,通过产业规划引导产业形成集群,形成了“4+4+1”的产业结构。同时,出台产业振兴计划,采取“区镇合一”管理模式,打造苏州“优势产业新板块”,不断巩固城镇化的物质基础。产城融合是吴江新型城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吴江新型城镇化一大优势。吴江的做法表明,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只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同时推进,构建融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城镇化产业体系,才能有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才能杜绝城镇“空心化”“有城无业”现象。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同步。城乡统筹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吴江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统筹发展”,从科学合理配置发展资源和生产要素入手,统筹优化城乡布局,统筹使用城乡资源,建立起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科学制度。吴江统筹城乡的实践说明,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科学合理地统筹城乡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乡发展同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链接
厚积薄发的吴江城镇化
吴江城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宋代以后,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密集的水上交通网等因素,吴江小城镇快速发展,水路和丝绸成了吴江小城镇的特色。在民国时期,吴江乡村呈现出城镇化趋势,城镇数量、城镇人口均达到了一定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改革开放之前,吴江的经济在波折中发展,城镇化也呈现相应的曲线。1978年起,吴江县对国家的乡镇战略调整迅速做出反应,通过发展、壮大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农村工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建设道路。1982年,费孝通先生对家乡吴江小城镇进行了剖析,后来在其撰写的《小城镇再探索》一文中,把这种发展模式正式命名为“苏南模式”。苏南模式,其显著特征就是发挥乡镇政府和集体经济的重要作用。从1984年到1992年,吴江城镇建设进入辉煌时期,城镇区域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吴江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到17.39%。
从1992年开始,吴江组成专业外贸公司、生产自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三路外贸大军。对外贸易成为吴江经济建设、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城镇化提供了巨大的拉动力。这一时期,吴江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经济开发区和各工业集中区拓展了城镇的地域空间,成为人口集聚的“盆地”。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城镇化的进程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城镇化的发展不是盲目扩大城市规模,而是更加注重质量。国家对城镇化的重视与城镇化战略的变化为吴江推动新型城镇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008年,吴江随苏州一起被列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以此为标志,吴江进入了城乡互动的新型城镇化阶段。2012年9月,吴江撤市,设为苏州市吴江区,建设“南部现代新城区、优势产业新板块、开放创新新高地、和谐乐居新家园”成为吴江厚积薄发的新的城市定位。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吴江强调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五个一体化”,加快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现了城乡间的互动发展。2014年3月,吴江又随苏州进入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的国家试点。
专家点评
吴江之路表明,新型城镇化道路,关键不是看盖了多少高楼大厦,不是看拆了多少旧房农舍,而是看农民是否富裕起来,城乡生活差距是否缩小,城乡经济是否充满活力,城乡社会是否实现了现代化并留得住乡愁。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
吴江的实践启示我们,乡村与城市有不同的内在之美,村庄改造应在原生态的村庄嫁接现代文明,做到风貌古朴、功能现代、产业有机、生态拯救和文化复归。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晓山
“先质而后文”。现在吴江已经到了把费孝通先生所说“高层次的超过一般的物质的生活”作为城镇化更高层次的发展方向的阶段了。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