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0日,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4-2016年上海智慧城市行动计划”,这是继2011年-2013年后,上海市新一轮的智慧城市行动计划。未来三年,上海将基本构建以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为重点的智慧城市体系框架,着力实施智慧化引领的“活力上海”五大应用:城市宜居的智慧生活、产业创新的智慧经济、运行可靠的智慧城管、透明高效的智慧政务、打造智慧城市“新地标”。
自2011年上海市第一轮智慧城市行动计划启动之后,上海市各级政府和单位就在智慧城市建设的不同领域展开了探索和实践。2012年以来,陆续有多个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从纸面规划走向实践应用,形成了一批有示范性和推广效应的智慧城市“新地标”。这其中,智慧社区建设是较多被提到的领域之一,上海各区县均有“智慧社区”建设方面的实践或规划,在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生活信息、文体娱乐、医疗健康、教育、旅游等多个层面都有涉及。
然而在数年来的实际推进过程中,智慧社区应用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实际的应用效果没有规划中设计到那么理想。这其中,数据资源不够丰富、信息交互不足,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不高,应用服务平台覆盖有限等都是影响智慧社区应用效果的因素。这一情况自2013年起逐渐发生了改变,随着城市信息化基础建设的不断强化,政府数据资源公开的持续推进,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近年来井喷式的发展,智慧社区应用的推广和实践也逐渐探索出了新路。
以笔者参与规划建设的闵行区“智慧闵行”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为例, 2012年,闵行区以“感知民生、互联信息、智能管理、共享共用”为愿景,制定了《闵行区推进“智慧闵行”建设行动计划》,内容涵盖智慧政务、教育、医疗、交通、社区、智慧中心、信息基础设施等七大领域。近日,闵行区在全市首先开通了“智慧闵行”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就是以覆盖面广泛的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以区内各委办局提供的数据、上海市OpenData门户的相关政务数据以及各行业部门提供的数据接口为信息资源,以数字电视便民服务频道、门户网站、移动互联网终端(移动APP、微信、易信等)为展示和交互平台的一个智慧社区应用的经典案例。
闵行区目前已完成了智慧社区数字电视服务覆盖818个小区约34万用户,建成3G/4G通信基站近千座,拥有宽带用户56.7万户,超过1600处场点实现了无线局域网覆盖,包括各街道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在内的64个公共服务场所实现免费无线上网。这一系列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为“智慧社区”建设夯实了基础。
“智慧闵行”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的数据资源,来自闵行区的政府开放数据资源和上海市OpenData门户中与闵行区相关的数据,政务、医疗、教育、民生服务等多项信息化建设成果,以及居民健康卡、健身卡、学生成长档案、公共租赁自行车等多项民生工程。来源丰富的数据资源,即打破了原先各条块之间互不连通,各自为政的局面,也保证了全区的各类政务服务、便民服务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在这一平台集中体现。
而2014年9月推出的“智慧闵行”移动APP和微信(及易信)公众号,更是借助了移动互联网,这一被市民群众广泛接受的形式。不仅在信息内容上将各类数据资源高度整合,在移动终端上集中展现,并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交互特性,以及私密交流、碎片化、及时性的特点,使得平台的推广和用户的使用体验上更具优势。仅在“智慧闵行”移动端,就包含了政策资讯、医疗、教育、体育、交通、文化、就业、物价、公安、天气、举报投诉、婚姻、养老、生活、旅游等多个领域的民生服务,共计14大类70多项。
由此我们认为,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承载平台等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成熟阶段之后,只要始终坚持将惠民益民放在首位,充分整合公共服务信息,帮助市民在体验和享受便捷生活的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智慧社区应用也将迎来发展的高峰期,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新地标”。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其他城市,智慧社区都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