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传统IT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等新型数据处理技术不断成熟,大数据也不断被应用到政府日常管理和为民服务中,并成为推动政府政务公开、完善服务、依法行政的重要力量。
但同时,部门利益割据造成的信息孤岛,也成为大数据进一步发展的掣肘,而由此引发的重复建设,不仅造成大量浪费,也让政府工作效率乃至公信力打了折扣。
大数据时代,如何让科技力量为政府转型所用?记者深入安徽、湖北、广东等地进行了调查。
大数据,政府转型的科技动力
百姓无需搜遍网络,就能查询衣食住行、科教文卫等各种信息;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获取数据库信息,便可处理突发事件;政府运用数据分析,也能发现贪污线索……如今,大数据已被很多地方政府部门悄然引入日常管理中。记者调查发现,大数据因其数据体量大、类型多、价值高、处理快等特征,在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提高民生服务精准度
“大数据能带来什么、如何运用好,这是我们在做信息化建设时始终在思考的问题。”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孙艳告诉记者,芜湖市从2007年开始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选择镜湖区作为试点,建立人口数据库,从最基本的摸清人口底数、掌握动态做起,不断更新人口基础信息。然而,真正让芜湖市意识到数据库意义的是一次火灾。
几年前的一天夜里,镜湖区的一个居民小区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近百户居民受到影响。一时间,究竟有多少居民受火灾影响、包含多少老人和孩子,都成为急需了解的情况。镜湖区相关工作人员立刻调出该小区的人口数据库,准确查出了每户的家庭成员信息。根据这些数据,镜湖区在充分调集力量救火的同时,为火灾中被救出、没有受伤的住户安排了宾馆,还根据数据库中的学生信息,联系教育部门备好相应年级的书本,在第二天一早就把整套的新书和书包送到学生手中,安抚了群众情绪。
“这可以说是数据库第一次淋漓尽致地发挥作用,老百姓都特别感动,觉得我们及时准确地解决了他们的问题,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而从我们的角度来说,也是更好地发挥了政府职能。”孙艳说。
“对公众而言,大数据带来的最直观变化,就是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精准服务型转变。”芜湖市政府信息办副主任、总工程师承孝敏表示,以往政府工作人员只是被动等待百姓上门办理业务,现在有了大数据的海量信息支撑后,就可以精准定位各类人群,比如社区矫正人员、流动人口、失独家庭等,并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大数据分析还能去伪存真,用在公共服务领域可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上海市民政局建立了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曾经通过信息核对,在17.4万余户次申请保障房的家庭中,检出1.7万不合条件户。
从发展态势来看,以大数据为标志的“信息社会”正在加速到来。“各级政府都在关注大数据,考虑如何利用它改变决策支持系统,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能力。”国家信息中心网络政府研究中心主任于施洋说。
决策科学化的牵引
在上海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监控室内,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某地段若发生交通事故,监控平台的大屏幕将在3分钟内自动发出警报,点击进入,就可以得到即时街景,交管部门可以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此外哪个地段拥堵、所有运送危险物品车辆的位置、接到哪个小区居民的110报警等关键信息,也能实时反映在大屏幕上。
据介绍,这一平台还集成了道路传感系统、出租车GPS系统、居民手机信号迁移、实时视频采集等多系统信息,海量的数据汇聚而来并得到迅速整合,用以分析交通状况,大大提高了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不仅如此,根据长时间的数据分析,各个地段拥堵状况和原因也一目了然,对下一步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撑。
通过数据整合和运用提高管理能力,是目前世界各国的通用做法。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数据整合促进了警察、消防、医疗系统联动,使救援时间大幅度缩短;在新加坡,智能交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在预测交通流速和流量方面有高达85%的准确率。
信息技术管理专家、《大数据》一书作者涂子沛认为,随着信息存贮量的增多,人类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通过数据的开放、整合和分析,能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
北京一家信息公司曾经基于国家经济户籍库,分析研究相关数据,发现1990年至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与企业注册资本之间的关系呈高度线性相关,这就是说,放开企业注册,可以大大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这就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参考。
专家表示,大数据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一场社会变革。很大程度上,大数据就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一条技术路径,具有催生管理革命的效果,也必将给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带来新气象。
政府透明化运行的数据支撑
在芜湖市“一站通”平台上,记者随机点开一名老人的医疗救助申请信息,系统显示镜湖新城公共服务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受理该申请,在上传附件后该任务进入海南渡社区进行公示,公示完毕后将公示文件上传附件再进入中心(街道)审核。审核加盖电子公章后进入镜湖区民政局审批,由民政局电子盖章后再回传到最初受理的窗口。每个流程和所处的状态清晰可见。
“信息公开对政府良好运行非常重要,因为信息不对称会使权力失去监督,滋生不良作风,甚至腐败行为。”芜湖市弋江区委副书记王永辉表示,当所有信息都能够在一个系统平台内查询到时,就等于将各个环节的权力进行公开,能够有效地规范权力运行。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政府进一步依法行政的助推剂。
前不久,山东省烟台市审计局首次运用大数据分析平台捕获“某医院医保基金报销拨付人员孙某重复打印医疗发票贪污医保基金”线索。此线索被查实后,孙某因贪污58851.2元医保基金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烟台市审计局自2011年正式启动建设“财政资金跟踪审计数据分析平台”以来,已相继建成财政、地税、社保、公积金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平台,涵盖财政预决算、社保五险、非税收入、税款征收、住房公积金等10多个方面,构建起数百个审计分析模型,并完成数据采集入库和审计方法体系建立工作,审计人员利用“大数据”平台就可掌握市直预算单位财政资金来龙去脉,准确快速发现违法违规问题。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处处长姜楚江认为,政府利用大数据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这就意味着更多的信息会向社会公开,更多政府掌握的数据会向社会开放,公众在获得更多信息和知情权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监督政府行为。
信息化洪流中的“孤岛”
大数据虽然摊开了一张美好的蓝图,但目前不少政府部门之间仍存在信息不畅问题,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让百姓在各个部门间奔走。信息孤岛的长期存在,让诸如征信体系建设、不动产登记等改革举措受困其中,同时也引发了数据库重复建设等浪费现象,亟待高度重视。
“数据部门割据”下的信息孤岛
买一套房需要填报十几张表格,每张表三分之一以上填的是重复的基础信息,这些都是政府拥有的基础数据,为什么不能根据身份证号码自动生成?
“北漂”小伙为了办护照,返乡6次,补了5张证明,包括无犯罪证明、公司在职证明、公司营业执照、公司外派人员资格证明、本地身份证,跑了3000多公里。且不说这些证明有无必要,即便真的需要,为什么不能通过综合数据联网,让政府部门从内部调取相关材料,而不是让老百姓急断肠、跑断腿?
大数据应用是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各部门数据资源协同共享、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则是关键和难点。当前一些部门存在的“数据小农意识”,导致产生一个个信息孤岛,不仅让百姓深受其苦,也让政府自身的社会治理水平受到制约。
最近几年,一些大中城市每逢夏天就会饱受内涝之苦。以北京“7 21”特大暴雨灾害为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吕卫锋表示,事实上城市的卫星数据、气象资料、通讯信息、摄像头等数据资源已经足够充分,当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有更好的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就能充分预警并在第一时间协调救灾资源,减少灾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