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图片联播 » 首页推荐 » 正文

政府转型迎大数据时代 需打破部门信息孤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12  来源:《半月谈》  浏览次数:18295
目前阻碍推行大数据技术的藩篱,主要是部门利益割据。芜湖市政府信息办副主任、总工程师承孝敏指出,芜湖建立“一站通”平台的基础,就是各个部门的信息数据交换和共享。过去各个部门也搞信息化建设,但大都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对实际应用考虑不够多,只是完成一个项目而已。结果是数据库虽然建成了,可大部分工作人员并不了解自己所在单位到底有哪些数据、如何应用。

“单位内部信息共享不畅,不同单位、部门之间更是如此。”承孝敏说,“信息涉密”“经过请示上级领导不允许共享”,是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中最常听到的答复。“但为什么不允许共享、到底是哪条政策不允许,又往往没有答案。”承孝敏坦言,在技术层面信息交换共享并不是难题,真正难的是部门之间不敢交换、不愿交换。

深圳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些政府部门缺乏“大数据思维”,把自己掌握的丰富信息锁在柜中、束之高阁,或是缺乏迈开步子的勇气,摆脱不了“数据小农意识”,动辄拿保密和隐私说事。

重复建设的浪费之忧

部门对数据资源的分割和垄断,制约了政府的协同管理水平、社会服务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而在大数据风潮下,许多地方和部门开始另起炉灶,建各式各样的数据中心、信息中心,标准不一、重复建设,势必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也为下一步整合制造了新的难题。

据报道,目前国内共有各级公积金管理机构606个,这些机构本应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进行统一系统的管理,但目前各地开发出几百套公积金管理系统,每个系统动辄花费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每年还有几十万到上百万元的升级维护费用。

然而,这样巨大的投入,却没能产生把公积金联网管好的效果,反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投入巨大,但每到月底,要想全国汇总一个数据都很难。

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系统五花八门,导致信息难以共享,这是当前公积金管理系统遭遇的困境,也是大数据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

以浙江为例,近年来在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各地各部门相应生成的信息数据同步激增。仅浙江各级档案馆近5年来就归档备份了交通、卫生等部门的数据库文件247.3TB,相当于近1亿张光盘或6000多万册图书的存储量。

然而由于缺乏部门间的协调和统一规划,目前不同部门产生的电子公文格式虽然趋向统一,但数据库系统并不统一,这就给数据共享互通造成障碍。浙江丽水市档案局执法监督与信息化处处长朱悦华说,一些地方的电子公文只能在特定的阅读器上打开,要将其转换成通用的PDF格式,花费不菲。

打破利益割据

“打破信息孤岛就是打破原有的利益割据。”专家表示,目前国家已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全面共享数据,对此,要打通政府各部门间数据交换共享的渠道,将原本分散存储在不同部门、行业的公共数据陆续汇集到统一的公共数据中心,强力推进政府各部门数据共建共享。

芜湖市原本专门办理民政业务的政府工作人员芮圆告诉记者,大型数据库建立之后,她现在只需使用“一站通”平台,就可以在“办事大厅”的栏目中,选择“户政业务”“残联业务”“教育业务”“卫生业务”等不同子事项,根据流程上传附件,系统就会自动分配到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进行网上受理。

专家指出,大数据时代,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分享已是大势所趋,政府部门应该身先士卒。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要求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提高决策透明度,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这无疑为打破部门藩篱,消除信息孤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目前,一些地区也开始探索打破部门壁垒,建立更高级别的大数据平台。上海建设了国内首个地方数据开放网站,提供9家试点单位的212项数据产品、30项数据应用下载,涵盖地理位置、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经济统计、资格资质、行政管理等6大领域。上海之后,北京市政府数据资源网也有29个部门公布了400余个数据包,点击量最高的是由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土地用途分区”数据集。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国华认为,大数据政务不是新篇章,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进一步整合和利用,不能一窝蜂地上,从自身特点出发,用好有限的发展资金,寻找最佳建设模式才是正道。

打破瓶颈,推进行政行为现代化

能否利用大数据带来的信息化变革,加速推进政府转型,以信息公开促进依法行政,以数据开放增强市场活力,不仅影响着大数据行业本身的发展,更事关相关改革的成败。

“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专家指出,发展政务大数据的意义,不仅在于打通部门壁垒、提高行政效率,更在于转变思维方式,引领政府转型。

信息技术管理专家、《大数据》作者涂子沛表示,我国应对数据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将数据理念、数据知识纳入公务员常规培训体系,力争在全社会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氛围,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对于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专家表示,这其实是一个城市的大数据综合治理问题:一是要在以前没有收集数据的地方收集数据,这主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二是要让不同系统的数据有效对接起来,这是系统整合的任务;最后,还要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把海量数据中隐藏的知识揭示出来,并直观地展现在城市管理者、决策者和公众面前。也就是说,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展现才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未来的城市,必将是数据驱动的城市,大数据就相当于其大脑。

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用信息技术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难题,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由此可见大数据的应用价值是无可限量的。

其实,在2011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就把信息处理技术作为4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之一提出来,其中包括了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这些都是大数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另外3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也都与大数据密切相关。

专家表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整个世界越来越数据化。在这种形势下,行政行为自然也离不开数据化,只有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才能推进行政行为现代化。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大数据模式下,数据开放落脚于实现公共资源的增值利用,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如何最大限度挖掘大数据中的潜在价值?政府虽然坐拥海量数据资源,但其创新性和对市场需求捕捉的能力,往往不如社会和市场力量,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后者的积极性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以前我们需要向其他地图企业购买数据,现在有了大数据平台提供的免费数据,不仅节约了企业成本,数据源也更加权威。”北京九州联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王川久说。

王川久的公司正试图借助北京市政府数据资源网开发公交出行应用,提供公交车到站信息查询服务。由于政府数据资源网公开了相关数据,他的公司一年可节省数百万元费用。

“一方面政府掌握着大量核心数据,占数据总量95%以上的非结构化数据被束之高阁;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拥有专业数据分析应用技术,却只能望宝山兴叹。”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说,若政府部门与市场主体加强合作,必将激活潜藏的巨大市场价值,并提升政府决策管理服务水平。

前不久,北京市政府牵手百度,打造“北京健康云”。在“健康云”的架构下,如果一位有心血管疾病的用户感觉身体不适,就可以立刻用智能心电仪贴在身上监测一下,将他的心电数据实时上传到云端。而在另一侧,云端后台有医生24小时监控,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就会立即通知用户就医。同时,后台还会根据用户定期上传的各项数据,引导其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未雨绸缪,这些必将降低个人和社会的医疗支出。

事实上,除了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近期也纷纷布局大数据产业,并依托自身优势,或联合银行促融资,或携手高校搞科研。

两院院士李德仁说,政务大数据是全社会的资源,政府要激活社会参与大数据建设的积极性,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也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李德仁认为,当前应是积极引导鼓励已经拥有或可能拥有超大量数据的企业和机构深度挖掘利用数据,推动企业间开展大数据协同共享和应用整合,形成良好的大数据发展战略氛围。同时,利用好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开发大数据思维创新产业。积极培育“数据中间商”这一新的商务模式,加强相关咨询服务和人才市场等第三方机构建设,推广咨询服务产品,以思维创新支撑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每个人的数据都要安全”

三天两头接到电话问是否买房,新车还没到手就被各大保险公司“精确锁定”,打来电话的骗子不仅能叫出自己姓名,甚至连家庭成员信息都了如指掌……近年来,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屡屡成为公众关注焦点。因此,公众不免担忧,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被开放,个人隐私和公共安全如何保障?

事实上,海量数据带来“红利”的同时,数据保存和防止破坏、丢失也正面临着新的技术难题。“大数据挖掘分析得越精准、应用领域越广阔,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保护就会变得越紧迫。”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孙佑海说,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不仅制约了大数据行业发展,也为信息安全埋下了隐患。

专家指出,从国家层面,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无论是个人拥有还是国家拥有,都要纳入到主权范围来考虑,政府部门要强化“数据主权”意识。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胡瑞敏指出,我国目前已在660多个城市投入3200亿元建成了五级安防监控网络,摄像头总数超过2000万个。但绝大部分的涉案数据处理工作仍靠人工完成,每天产生的PB量级监控数据90%无法得到利用,同时存在泄露公民个人隐私的风险。

针对大数据带来的安全挑战,受访专家普遍表示,国家在实现大数据政务转型中,要坚持自主创新、安全可控战略。胡瑞敏说,一些地方政府使用的信息分析处理软件多是来自国外厂商,有的高端传感器及仪器仪表过分依赖进口,加上大型云服务商往往在全世界各地都建有数据中心,用户数据将在不同国家间进行传输处理,这种跨域性的服务将造成适用数据管辖权的混乱,这些隐患亟待引起重视。

专家表示,我们应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明确每个人产生数据的所有权。要建立健全由数据使用者承担保护公民隐私责任的数据安全管理规则体系,同时防止大数据成为不透明、不可追踪的“暗箱”。

最后,要防止单一企业数据垄断,妨碍市场竞争。规范数据交易行为,倡导有偿购买、授权和协同合作等方式,打造平等、开放的企业竞争平台,营造活跃、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大数据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