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建设是重中之重
2014年1月中旬,合肥市“两会”如期举行,会议决定今年将重点打造“智慧交通”。合肥市科技局局长朱策在两会上表示,简单来说,智慧城市就是让城市变得更聪明,市民生 活、出行能更方便 。
因此,合肥版的“智慧城市”将重点打造“智慧交通”,并将在城市公交、道路监控、私家车出行上“下功夫”。
“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今,合肥正在积极发展物联网产业,智能交通的期待或将实现。物联网“连”上了城市智能交通信息平台、智能交通指挥信息系统和智能公交电子站牌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得到动态交通情况后,可提出智能化红绿灯控制解决方案,这样红绿灯就能根据车流自动调整。
智慧公交:城市公交运行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合肥就优化市民出行、打造“智慧公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2013年12月,“合肥掌上公交”系统(试用版)上线,通过合肥公交网站免费下载APP程序,安装后即可通过手机查看公交车位置、距离和抵达时间,还可自主参与出行方案的制订。市民下载该软件后,即使不在公交站牌附近,该系统也可以自动帮人定位,标出附近的公交站牌,所经过的公交车线路及公交车在各站点的分布情况、到站时间等。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决定乘坐哪辆公交车。
道路监控:捕捉道路摩擦智慧摄像头可主动报警。现在道路上摄像头的储存量有一定限制,储存时间也长短不一,智慧城市将会在道路摄像头上做文章。
假如一段路面在一个小时内都无车辆通过,智慧摄像头就只会捕捉1帧的画面,这样就能大量地压缩存储容量,本来只能储存5天的时长也能拉长到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智慧摄 像头”的衍生功能是能将路面上区别于正常的动作识别开来,一旦发现有行人擦碰、打架等行为,就能自动联网报警平台进行预警。通过对重点路段的监控,就能减轻城市的安保压力。
私家车:朱策强调,合肥是全国第一个将交通信息和交警资源整合在一起的城市,通过 科技平台实现道路资源的交互共享。例如,当私家车驾驶员确定目的地后,科技平台会自动推荐最佳的出行路线,并将道路实时的拥堵情况,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到车主手中,规避重点路段的拥堵。这就是今后智慧交通的一个范本。不仅如此,重要车辆如急救车、消防车、BRT公交行驶到路口,通过传感器对节点、路口车流量的监测以及车辆行驶的方向,实现红灯自动转绿,形成一条“快速通道”。
总之,智慧交通不仅要让市民的出行变得“更科技”,更要保障城市安全。扎实推进智慧旅游建2013年7月,安徽省旅游局发布《安徽省旅游公共服务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提出,2013年合肥启动建设智慧旅游城市,到2015年末初步建成智慧旅游整体框架。
2014年2月26日,安徽省旅游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显示,未来安徽将立足“一 机在手、游遍安徽”的目标,围绕景区门禁系统、POS机、优惠政策、新媒体运用等重点环节,重点推进黄山市、合肥市等城市智慧旅游建设,年内推出一批智慧旅游典型。另外,安徽省旅游局将积极推动旅游消费“刷卡无障碍”,推广银联钱包、闪付等新兴产品,扩大旅游消费信贷服务。并深入推进“安徽人游安徽”活动,刺激省内旅游消费。
据统计,去年合肥市旅游项目库录入个数892个,在建旅游项目445个,新增投资额211亿元;在建5亿元以上旅游项目102 个,新增投资额159 . 58亿元。在去年一批旅游大 项目上马的基础上,今年合肥市将继续深入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并以不断优化的环境吸引更多的游人领略合肥的风情。合肥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众多,不仅有李鸿章故居、包公祠等人文景点,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巢湖姥山岛等自然景观也很有看头,再加上正在建设中的万达文旅城,未来合肥将成为多样性旅游选择的目的地。
今年,合肥市将进一步加大环巢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好天然禀赋。另外,万达文旅城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将开工建设室内恒温水世界、电影乐园和室外主题公园等项目,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针对姥山岛渔家零散的现状,实施姥山岛小渔村整体改造,增添旅游休闲要素;创建汤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启动金孔雀世界爱情公园等一批项目,实施马槽河治理,建设汤池特色街。
此外,三河古镇创建5A级风景区也提上日程,对三河古镇景区进行全面的补缺补差、改造提升,力争今年成功创建国家5A,填补合肥5A级旅游景区的空白。
同时,为吸引游客前来,合肥市决定提升旅游环境招徕游客。今年合肥市计划新增两条航线,其中合肥—北京—法兰克福的航线将于今年上半年开通,合肥—上海—洛杉矶的航班有望于1月开通,在输送更多市民外出旅游的同时也带回更多的境外游客。
合肥市智慧旅游建设初见成效,如今轻点手机可自助游。游合肥,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看到景区导航,购买门票,还可以预订机票、酒店。当游客要到某个地方就餐、住宿、游览时,发送目标地点名称到特服号码,系统将向游客发送导航彩信,以地图形式展示出从 现地点到目标地点的行驶路线;“数字饭店”为游客提供当地的旅游指南,便于差旅客人掌握更多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游玩去处……安徽4A级以上旅游景区、4星级以上旅游饭店以及安徽省旅行社30强均将“信息化”,未来游客凭手机,通过短信、彩信、语音/视频,可获得自助导游信息服务。
智慧合肥科技创新后劲十足
合肥打造“智慧城市”颇有优势、大有前景。归根结底,合肥具有良好的“创新基因”。目前,合肥现有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各类科研机构200 多个;拥有以中 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近100所。博士授权点138个、有24个学科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1人,在中部城市中名列前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和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人数在中部城市中排序第一;拥有各类技术研究和开发机构358家,各类科技人员3 0 余万人。
同时,合肥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拥有良好的创新传统和独特的创新能力。从2001年起,合肥每年举行一次“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与资本对接会”,搭建起国内、国际科技产业投资的平台,努力使合肥的科教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让“合肥制造”与“合肥创造”比翼齐飞。
因此,一批批高新技术企业在政策的扶持下茁壮成长。2013年上半年,合肥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总数达666家,新申报147家。2013年1~8月,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了2490.3亿元,同比增长18%,专利申请量已破万件。无论是高新技术产值还是专利申请量,这一 串串亮眼数字无不让人惊叹。
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彰显了无尽的活力。随着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生物育种、农业物联网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继建立,产学研实现无缝 对接,缩短了“产品”变成“商品”的流程,未来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结束语
2013年合肥全市生产总值(GDP)467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涨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居中国中部省会城市第四,居武汉、长沙、郑州之后。合肥都市圈基本圈层半径为100公里,引领并形成皖中一体化发展格局,有效地带动全省经济发展。随着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的相继出现,合肥 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板块来看,合肥进一步成为长三角地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中继站”和“桥头堡”。
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云计算,这些产业都将在不远的将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产业发展智能化、居民生活智能化、城市管理智能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这一切必将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城市运行效率和市民生活方式。到2020年,合肥市将成为宁郑汉之间最大的区域经济中心。在可以想象的未来,一座被便利、轻松、舒适、温暖生活所包裹的智慧之城将会在合肥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