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采集员 发现问题随即上报
“东湖东路与江东大道交叉口有一堆建筑垃圾,请安排人员清理。”2014年5月28日上午10点44分,数字化城管采集员陈道群在巡查发现问题后,立即通过安装在手机上的城管通软件,完成了拍照取证以及问题描述,然后上报。监督中心接收到问题后立案,并根据权责划分手册,将案卷派遣给市容局处理。下午3点28分,垃圾被清理完毕,市容局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数字化城管中心,数字化城管中心再安排人员核查,核查人员将处理前和处理后的照片反馈回来,中心值班长根据对比照片,案件结案。
这是“数字化城管”平台工作流程的一个剪影,也贯穿着信息采集员的主要工作内容。“信息采集员的职责就是每天走街串巷,对城区主次干道城市管理问题巡查上报,这是我们发现问题的一个主渠道。目前,中心的100名信息采集员主要分布在花山区、雨山区和经开区、慈湖高新区,每个人大概要负责一平方公里左右,每天他们上报的的各种问题信息达到300多条。”杨桂平介绍,“此外,我们还在全市范围内的安装了300个可旋转的视频监控设备,24小时对城市管理情况实时监控。”
构筑“大城管” 打造城市“智慧管家”
“数字化城管平台运行后,我们整合了数字城管和市长公开电话资源,对全市政务类和公用事业类44部热线进行了分类整合,明确122家单位为成员,负责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打造了‘;一个号码找政府’;的快速通道,初步形成了一体化的办理格局。”杨桂平说,“今年3月份,我们又顺利完成了数字城管平台和社区网格化平台对接工作,实现指令畅通、即时反馈和全程监控,实现了工作指令的无线派遣、处置情况的无线反馈、任务落实的全程掌握和云交换平台的实际运用。”
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数字化城管中心共收到信息采集员上报信息8148条,立案派遣4191件,正在办理218件,应反馈案件3973件,实际反馈案件3501件,办结案件3386件。
从今年1月以来,数字化城管中心每天都会接到信息采集员上报的部件、事件信息近300条,还有市民反映的各种影响城市市容市貌的信息。反映的事件类问题主要集中在暴露垃圾、违法张贴和占道经营等方面,部件类问题主要集中在井盖丢失、破损、沉降和市政道路破损方面,“这些城市管理问题具备动态性、随机性,数字城管系统正是有效地整合了政府管理资源,构建了协调联动的“大城管”工作格局,可以实现对这些高发问题的随时发现、随时派遣、随时处置。目前看来,通过信息上报,很多部件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杨桂平说。
提升办结率 计划纳入政府考核
因为涉及到的问题十分复杂,各单位对于数字化城管所提出的问题的办理结果也是则参差不齐。运行之初,各单位和部门的案件办结率普遍不高,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之后,现在的办结率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从最新的统计结果来看,目前各区的办结率基本能够达到85%左右,有的单位甚至达到了100%。
“这要得益于我们的科学的考核机制,我们对每个事件、部件处理都有时间要求的。按照规定,案件结案后系统自动生成评价结果,整个过程不受人为影响,对不按时处理的单位将在每月评价中扣分并进行通报。”杨桂平说。
同时,他也透露,目前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正在草拟一份正式的考核文件,初步的设想是将办结率作为主要的考核标准,最终的成绩每月不仅会在全市范围内通报,还会影响到该单位年终的政府绩效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