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慧农业”?在来新疆呼图壁县大丰镇红柳塘村之前,记者对它一无所知。5月10日,参观了小村的“智慧农业”示范园后,才领略了它的魅力。
5月上旬的呼图壁县农村,正是棉花中耕时节。但在红柳塘村一个1000多亩的棉田里,记者没有看见一个人。只见一辆大型中耕机在棉田里耕作。由于拖拉机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机子实现了自动驾驶,驾驶员只是面向后视窗检查中耕质量。合作社负责人王智告诉记者,过去这块地是由45家村民经营的,如今只有合作社的两个人管理。像中耕这样的农活儿,1000亩地两天就完成了,而以前几十个人干一个星期才能完成。
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孙树文告诉记者,这些年,红柳塘村村民通过棉花产业收入逐年增加,去年已达到17000多元,村民们总觉得棉花种植没多大潜力可挖了,但“智慧农业”示范园的建立可让种了一辈子棉花的村民长了见识。过去播种前耙地时只是将地耙平就行了。今年春天耙地时机子上拖了小盒子,叫作大地电脑仪,在耙地时还测量了耕地的养分、盐分和土质情况,这样就知道土壤缺什么,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不像过去那样盲目使用肥料。
更神奇的是播种。过去棉花播种也是机播,但播种机是有人驾驶,有时走不直,既浪费了种子,也糟践了地,今年4月中旬播种时,安了GPS卫星定位系统,播种机也实现了无人驾驶,驾驶员只是负责观察播种质量,播种机走得笔直,不仅节约了种子,也使耕地利用率得到提高。这下村民真是开了眼界。
镇党委书记宁涛告诉记者,红柳塘村的“智慧农业”示范园是该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的一个现代化农业新项目,通过它的示范效应,将使传统农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一次变革。过几天,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们就要在棉田里安装墒情测报系统,它不仅能准确测报棉田里的墒情,还可让滴管实现电脑控制,准确测报棉花长势情况,管理者用专用手机连接测报系统,就能与北京的专家进行视频,现场接受专家的技术指导。
负责该项目的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器工程学院博士马道坤告诉记者,“智慧农业”是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是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基础上,运用专家的智慧和经验,改变传统农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红柳塘村“智慧农业”示范园是中国农大与新疆合作建设的首个“智慧农业”项目。
土生土长的孙树文如今也像个农业专家,说起“智慧农业”来头头是道。他说,过去我也没接触过,在马博士的指导下,如今我和村民们对它的信心十足。
孙树文说,今年秋天这1000亩棉花将实现机械采收,每亩光采摘费就比过去减少六七百元。按照专家预测,由于实行高科技种植和管理,亩均籽棉产量将达到450公斤,比过去增加100公斤以上。据了解,明年该镇的“智慧农业”示范区的面积将增加到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