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优化选中最后一公里
目前,使供应链绩效实现最大化的战场已经转移到了供应链的最后一公里,也就是从零售商店的货物接收码头到消费者付账柜台之间的距离。供应链优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1989年沃尔玛创新性的实施了订单补货系统同其供应商共享数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之后供应链作为一个具有神奇效应的概念在众多企业中流行起来。品类管理、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寄售制、直接送货、电子数据交换、预先下订单以及协作预测补货等方法大大削减了供应链的成本,提高了库存周转,增加了销售。信息化系统也在那个时代开始流行起来,并从此与供应链管理形影不离。
据统计,接近百分之七十的连锁零售商店在关键运营流程的兼容方面表现不佳。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缺货现象是店员没法在店内找到货物的结果。并且,销售额萎缩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工作人员缺乏经验和不敬业,这使得这些商店销售额平均下降两个百分点。商业伙伴之间在流程以及信息上没法同步,零售商店兼职工作人员糟糕的素质和很高的流失率都使得问题更加恶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没有百分之百地对所有供应商使用预先通知送货系统;码头的收货环节没有实现最优化;找不到产品在贮藏间的具体位置,并且没有充分发挥自动补货系统的功能;不能及时将被顾客弄乱的商品放回原来的货架位置上;与供应商交换的产品数据不准确;在精确和频繁地清点库存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存在产品被偷盗的现象。
即使供应链不存在任何问题,也不能够保证产品能够及时和准确地被摆放在货架上。最后一公里的“黑洞”使得补货、促销以及退货管理都不能顺利进行。其结果就是销售额降低、库存积压、呆账坏账以及整体商业成本都上升。
当店内运营、推广以及信息系统需要协同工作,以求同时达到顾客满意和高利润的目标时,一个系统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商业智能和异常报告可以为在“黑洞”中航行的企业提供一个指引方向的罗盘。
RFID射频技术的应用可解决上述问题
现在,在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帮助下,制造商和零售商可以有效地管理和监控最后一公里的情况。大概在四十年前,通用产品代码(UPC)为供应链提供了一个独特的DNA。
今天,一个新的产品代码标准―电子产品代码(EPC)和射频识别技术一起,将简单的产品识别方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条形代码因此发生巨变。射频识别技术使得零售商可以同步监测库存以及商品在货物接收码头和收银台之间的往来运动,管理人员因而可以更轻松地做出决策。
美国阿肯色州大学RFID研究中心主任哈德格雷夫(BILL HARDGRAVE)发现,通过射频识别技术,沃尔玛将人工订货的数量减少了百分之十,并且带有射频标签的商品的补货速度要比那些没有射频标签的商品快三倍。
英国的TESCO在应用射频识别技术方面更进一步。他们引入了所谓的“智能货架”。当产品从货架上移走时,“智能货架”马上就记录下变化。这样的信息甚至还可以帮助零售商和正在购物走廊之中浏览的顾客进行互动。
中国着名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厂商博科资讯(BOKE)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专家表示:RFID技术的使用,对于信息化的发展也是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目前,博科服务的商贸企业中,应用RFID技术的厂商数量还比较少,这与射频技术的昂贵价格有关,但是RFID射频技术的应用,的确是可以让仓库卖场管理员工作效率提高不少。
应用射频识别技术构建商业流程看上去将是零售业下一个突破性的机会。而标识牌不断降低的成本也为射频识别技术的销售者提供了更多机会。在不久的将来,如果订购数量足够多,每个标识牌的价格还有望降到更低。而射频读取器现在也已经有很多种了,有安放在货物接收码头的系统,也有嵌入在叉车上的系统等。
一个射频识别系统包括一个标牌(或者标签或者印制板电路,即PCB)和一个与标牌联系的RFID天线.html' target='_blank'>天线,以及管理天线和个人计算机交流的控制器(或者可编程控制器,即PLC)。
射频识别系统使用无线电频率通信系统在便携式记忆装置和主机或者可编程控制器之间交换数据。一个射频识别标牌包含一个线圈和一个可编程硅片,并且尺寸有很多种,记忆能力也不一样。标牌可以由内置的电池来驱动,叫作主动标牌,也可以由电感耦合来驱动,叫作被动标牌。天线使用无线电波来读取或者将数据写入标牌,而控制器管理天线和个人电脑之间的交流。
射频技术带来库存精确管理
射频识别系统增加了商品的移动和位置的可见性,这使得运营者可以将精确的库存和产品位置与存量模型比较。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专家给出一个例子:大家应给非常头疼周末超市购物结账时排起的长龙吧,浪费时间、等待的无聊、感叹生命就在等待中浪费等不良情绪控制着我们的大脑。如果有RFID,满满的一车东西,只要推过结账口,商品总价就赫然显示在屏幕上,结账走人,效率至少提高50%,我想未来应用是这样的。
P.S.:关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RFID)运用电子产品代码(EPC,是与全球标准代码条形码相对应的射频技术代码。它由一系列数字组成,能够辨别具体对象的生产者、产品、实义、序列号―编者注),赋予每个产品一个独一无二的代码。使得供应链上的每一家公司,包括零售商店可以追踪每一个产品的去向。这意味着货架上的每一个产品可以追踪到是谁制造了它,是谁销售了它或者它是什么时候从货架上消失的。
2005年运用这种技术后,沃尔玛当年减少了百分之十六的缺货现象。在百思买,试验性地运用这种技术,就使得货架商品的缺货率从将近百分之二十下降到百分之七,促销产品的缺货率下降得更多。宝洁运用这种技术追踪其FUSIONTM品牌的剃须刀在四百多个商店货架上的摆放情况,使得其上架的速度比平常的产品快十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