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瑞路北上与和燕路西延段贯通,让鼓楼地区新增一条南北来往的城市主干道;对中央北路进行整体城市设计,打开南京城市中轴线通向长江的通道;阅江楼至古林公园作为一个整体风光带进行设计和地块整理……本月上旬,鼓楼区与市规划局联合召开该区总体规划编制动员会,正式启动新区总规编制。摒弃简单的地图拼接,新鼓楼区在一张地图上谋求南北的真正融合,力求实现1+1>2 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效应。
打破壁垒,优化利用空间资源实现区域融合
新区刚成立后的首次鼓楼区全体干部大会上,“1+1=?”这道算术题率先摆在所有人面前。最终的答案有三个:即等于1、等于2、无穷大。该区主要负责人解释:这三个答案意味着,一个新的班子,两倍的发展资源和无限的发展机遇。
两倍的发展资源和无限发展机遇,绝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区域内更顺畅的要素流通和资源互补。城市发展要素要想顺畅流通,原先的行政区域壁垒得一个个打破。
熟悉原鼓楼、原下关地形的人都知道,两区虽地缘相近,但南北向跨越铁路的通道只有一条中央北路;而建宁路的南北两侧是截然不同的景象,一侧高档小区云集,一侧是破旧杂乱的西站货场及各类大市场。
实现南北融合,带动铁北原下关地区,鼓楼正着手打通多个交通瓶颈——南瑞路将北上,与和燕路西延段贯通,让鼓楼地区新增一条南北来往的城市主干道。与此同时,中央北路轴线整体城市设计也已展开,“重点就道路两侧城市形态、建筑立面、土地利用进行研究,让一条路的南北两端匹配起来,打开南京城市中轴线通向长江的通道。”鼓楼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透露。
新鼓楼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正在编制的新规划中,山水资源融合的篇章也已揭开——将打通主城滨江、内金川河、外秦淮河三条风光带,贯通旧两区,让旧两区市民共享“新鼓楼的环境”,目前阅江楼至古林公园作为一个整体风光带,瞄准5A级风景区这一目标进行规划设计和地块整理。而随着长客站搬运倒计时,建宁路片区的整体规划开发也将拉开序幕,根据设想,这一地区将成为新增商业办公开发容量150万平方米,总体量达300万平方米的重要城市商务中心区。
“原下关可以通过优质载体的打造、空间资源的优化利用,高效承接原鼓楼区总部企业、科技企业,加快产业更替和转型升级步伐。”区委书记杨学鹏表示,通过统筹规划,高效利用好现有的发展资源,新鼓楼各项事业发展就可以实现“弱项不弱,强项更强”,实现“创新发展核心区、滨江发展示范区、生活宜居样板区、古都特色风貌区”的四大定位。
一张地图布局,7大功能板块“点亮”千亿级大区
今年4月召开的鼓楼区第一届人代会提出,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要突破1000亿元,地区公共财政收入要突破100亿元。
打造千亿级大区,必须找好发力点。
新鼓楼区甫一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就摊开53平方公里的地图精心谋局,实现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和品质重塑。
眼下,正按照“新街口—鼓楼核心商务区、河西北部地区、滨江商务区、历史文化板块、模范马路创新街区、中央门商贸区、幕府山文化旅游创新区”七个功能板块的划分,布局新的产业规划。
其中,已有城市设计基础的“河西北部地区、滨江商务区、模范马路创新街区、中央门商贸区、幕府山文化旅游创新区”,将按照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进行整合优化,“新街口—鼓楼核心商务区、历史文化板块”两大板块的城市设计将按照需要适时开展,最终整合成全区“一张图”。
“结合新的城市设计和产业规划,紧扣重大项目带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力促资金、项目、资源和人才等高端要素集聚。”区长曹路宝表示,“资源+空间”带来的裂变效应也是鼓楼新一轮发展的最大机遇,依靠重点功能板块的引领带动,新区产业集聚和城市空间将进一步整合,城市辐射能力及滨江城区特色将进一步凸显,而这,正是撬动新鼓楼实现转型创新跨越发展的重要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