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北京市质监局召开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通报会上获悉,今年顺义、通州的轨道交通等人流密集场所试点电梯物联网技术,将安装电梯“黑匣子”——物联网安全运行实时监测系统。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本市将组建一支特种设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立超高层楼宇电梯应急救援预案,做到“一楼宇一预案”。
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处长李亮华介绍,2012年,市质监局受理特种设备类投诉举报共806起,其中电梯类投诉举报747起,占投诉举报总量的92.7%,比2011年提高6.3%。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是电梯困人、噪音、运行不稳定等故障问题。事故原因主要是违章作业,电梯故障原因主要是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等。
目前,本市已有27413台电梯(占全市电梯总量的18.6%)使用年限超过了10年,而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居民住宅电梯达11761台(占全市电梯总量的8%)。随着使用时间增加,电梯零部件磨损增多,故障率大幅提高。本市今年拟起草制定《自动扶梯主要部件判废技术要求》,修订《电梯维护保养规则》等地方强制性标准。针对住宅电梯老化问题,质监部门正和相关部门协调电梯维保资金,分门别类地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此前,本市在东城区试点物联网技术应用,2000部电梯装上被称为“黑匣子”的物联网安全运行实时监测系统。本月将对系统进行验收,如果验收过关,就开始启用这一技术。今年继续在顺义、通州的轨道交通等人流密集场所扩大电梯物联网技术试点范围。
据了解,本市有130多栋楼高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这些高层电梯载容量大、速度较快,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考虑到超高层建筑电梯的安全隐患,李亮华透露,本市将建首支特种设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立超高层楼宇电梯应急救援预案。
此外,市质监局将和消防部门联合组建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伍,通过各区县消防支队的应急中队建立的救援队伍,在培训之后实现“点对点”地对大型游乐场所的特种设备突发情况进行专业救援,而不是破坏性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