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城市网报道,21日,记者从无锡市医管中心获悉,新区和无锡市医管中心共建的医疗物联网无锡研究院近日获批筹建。
无锡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承担着培育和发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物联网、建设“感知中国”中心的重任。无锡市医管中心首席信息主管刁文凯告诉记者,其实,物联网技术运用于医疗领域在我市人民医院、二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几大医院早已“试水”。医疗物联网无锡研究院的成立将促进全市范围内各医院试点的物联网项目在全系统推广,并试图把无锡在医疗物联网领域的实践转变成国标。
垃圾离开指定区域就会报警
每天,像无锡这样的城市要产生医疗垃圾二三十吨。这些医疗垃圾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数十倍,被《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列为头号危险废物,一旦流失,祸害无穷。如何及时安全地回收处置医疗废弃物,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2012年起,无锡市人民医院借助物联网技术,对“医疗垃圾”进行全程追踪,以期杜绝“漏网之鱼”。
无锡市人民医院的输液室里,护士不时将用过的输液皮管扔进一个专用收集箱。没多久,收集箱里堆了不少输液皮管。专门负责医疗废弃物回收的工人会把整个院区的医疗废物从各个楼层污洗间收集出来,运到医用垃圾房,放入转运箱中加盖密封,并集中堆放,做好记录后加锁离开,而这些垃圾箱上都装有RFID芯片。
“之所以要对医疗废物进行如此严密的实时监控,一是确保在医院内不被截留,二是确保进行及时安全的处理。”无锡市医管中心首席信息主管刁文凯说,由于医疗废物中含有大量一次性注射器以及塑料成分,会有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中途将其倒卖给了垃圾站,甚至向一些乡村诊所出售,从而危及患者。
刁文凯告诉记者,近年来,医院内部一直非常重视医疗废物的监管,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由于现在大部分医院的后勤服务外包给了清洁公司,人员参差不齐,监管难度很大,将医疗废弃垃圾装了RFID芯片后,一旦离开指定区域就会报警,便于监管。以后输液眼睛不用老盯着了
静脉输液是临床医疗工作中最常用的、最有效的重要治疗手段。现在医院普遍使用传统的输液系统,该输液系统需要护士与病人不断监视液位,并在液位接近瓶底时及时更换。
目前,人民医院已经在部分病房实施了基于物联网的高可靠性输液监测系统,这一技术是通过在输液袋下面加装带有重力传感器的输液监测仪,输液监测仪实时动态监测输液过程中液量、液速和时间等参数,并具有自动报警功能;在护士站,护士能通过输液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本病区所有床位的输液状态,包括病人的床号、输液剩余时间、病人紧急呼叫的信息、输液位置的状态信息,得到报警信号后做到及时处理,实现静脉输液的远程监测。“无线”监控古籍保存环境
在无锡市中医院,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中医药古籍进行整理保护挖掘已经运用得非常成熟。
目前中医院有古籍达1966种6864册,其中最早是明宣德六年(1431年)刻本,最晚的是1955年的石印本。这些历史悠久的古籍,虽然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保护手段来延长保存周期,但也免不了在不远的将来产生损毁、字体辨识模糊等一系列无法避免的问题。此类书籍如果考虑保管问题而无法借阅,对于古籍文化的发扬光大就不产生任何意义。为此,中医院运用物联网管理系统,对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使其转化为电子数据形式,并通过光盘、网络等介质进行保存和传播,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电子化阅读管理平台,促进古籍中医药理论的再研究和延伸。这套系统还能借助物联网无线射频识别和无线传感技术,对古籍的保存环境,譬如温湿度、风光照度进行监控。目前该课题已获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同时作为市科技攻关项目子项和省物联网研究示范工程内容。
除了运用于古籍保护,市中医院通过物联网传感技术和管理策略,与医院局域网、WLAN、广域网、3G等结合起来,融入医院大规模开放式一体化的医院信息系统,应用于检验试剂、血库、药品、中药制剂、信息机房等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医用物品或空间,实现高度智能化的监控、管理、自动警示与统计分析。该项目使这些医用物品或空间在使用、转运、交接期间的物流过程符合规定的冷藏或温度要求而不“断链”,实现了全程医疗冷链管理。
除了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我市二院、三院、市妇幼保健院等也都在尝试着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院的管理。比如妇幼保健院将在每个婴儿的手腕上佩带装有RFID芯片的腕带,初生婴儿只要一离开系统指定的区域,将会发出报警,以此保证了新生儿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