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环保最大的亮点是把移动执法系统、在线监控系统、污染源综合管理系统、电子处罚平台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了完整的执法链条。“以前也有自动监测系统,但是没有与执法和处罚联系在一起,就是单纯停留在‘看’的阶段,没有形成闭合的回路。现在,由于执法系统和在线监控系统连接,所以企业出现一次超标,平台就自动提示企业主或者运维单位去核实设备问题;但如果排污企业出现连续超标或超标数值过大时,平台就自动将信息推送到属地环保执法人员的终端,触发一次环境执法,所有业务流程进入平台流转,相关信息通过短信发送给企业法人。”衢州市环保局环境监控信息中心工程师张红剑说。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服务性,提升公众参与度,去年,环境监控信息中心牵头开发了手机APP——爱环保,目的是将环境保护工作推向公众,吸引公众参与。
在爱环保APP中,除了直接获取所在地的环境质量、实时环境新闻和环境事件外,公众还可以通过留言、上传录音等方式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环境监控信息中心会第一时间处理。
“在爱环保APP设计过程中,我们还有专门组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相关活动的版块,公众可以登陆APP进行报名。”衢州市环保局环境监控信息中心工程师张红剑说。目前,爱环保APP还在测试阶段,所以还未正式向公众开放。
依托智慧城市 上下携手共同抓
“作为国家级示范试点项目、全省20个智慧城市试点项目中唯一一个环保类项目,‘智慧环保’在原有‘数字环保’的基础上,借助物联网技术,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真正实现了对环境管理‘测得准、说得清、看得见、管得住’。”衢州市环保局局长夏汝红说。
去年,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通过听取衢州氟硅新材料高新区“智慧环保”样板房建设的情况汇报后给予了相关指导。随后,浙江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对衢州市智慧环保方案进行论证,最后一致通过。之后,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的补助资金1000万元全部到位,这为智慧环保平台的搭建奠定了政策和经济基础。
同时,项目也得到了环境保护部和浙江省环保厅的支持。去年8月26日,衢州市市委向环境保护部领导做了衢州市智慧环保的专题汇报,由此衢州市“智慧环保”项目被列为国家级示范试点项目。浙江省环保厅专门安排两名信息化项目的骨干定期来衢州市对项目建设进行指导,同时,安排100万用于项目前期建设。
市场化运作 政府购买服务
在市场化渗透各领域的今天,将市场化引入环境保护领域无疑是明智之举。根据浙江省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衢州市智慧环保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也就是将项目推向市场,政府通过花钱买服务的方式建设智慧环保。
据衢州市环保局法规宣教处处长王峰介绍,由衢州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浙江海康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鸿程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浙江海康安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其中注册资本1500万元,海康集团控股持51%,衢州市国资委持股30%,鸿程公司持股19%),全程负责衢州智慧环保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建成后的运维;保证智慧环保项目涉及的硬件设备和全部软件得到及时更新、升级;及时、准确地提供污染源在线监测、水环境质量以及空气环境质量全部数据等,市政府每年支付一定的服务费。
衢州市智慧环保项目是全省20个智慧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并取得成功的项目。
“公司运营的理想状态是随着衢州市智慧环保项目的成功,这一公司可以向各地推广成功经验,出售智慧环保项目的产品,公司由此存活。”衢州市环保局环境监控信息中心工程师张红剑说。与政府直接主导项目相比,首先形成了信息共享机制,各系统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其次,可以带动地区环保产业的发展,企业可以向各地推广成功的智慧环保项目运营模式,从而在市场中站住脚。
跨部门合作 提升决策科学性
智慧环保项目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但靠一己之力很难达到“智慧”,只有将各部门和各系统联动起来,才能作出“智慧”的决策。
衢州市的智慧环保项目建设,整合了公安部门的“天网工程”信息、水利部门的水文信息、农业部门的农业面源污染信息以及“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信息,调用了规划局的在线地图。
衢州市政府牵头搭建的共建生态家园系统,就是多部门协作的信息搜集系统,这一系统的基本信息都是从农业部门、水利部门等各部门系统调取的数据,比如村庄的水文情况需要从水利部门调取数据,畜禽养殖情况需要从农业部门调取数据,垃圾处理情况需要从环保部门调取数据。
同时,将衢州市目前已建成的11个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5个河流交接断面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5个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100多套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设施等各类监测数据进行全面汇总,整合现有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监控系统,全面开发和利用多年来积累的大量监测数据,基本形成了“智能监管、决策支持、政务管理、公共服务”的协同管理能力。
夯实基础工作 需明晰建设路径
衢州市智慧环保项目建设中,环保系统处室之间的协调不是主要问题,因为衢州市智慧环保作为智慧城市的试点之一,“一把手”抓信息工程为环境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但环保信息化起步晚、底子薄的衢州仍然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现在智慧环保项目的平台搭建工作已经基本建成,但是很多基础性工作还需要进一步落实。比如污染源综合管理系统,虽然国控、省控企业的基本信息都已经健全,但是很多市控、县控企业还没有进入到系统,并且按照系统设置的栏目,很多企业的详细信息还不健全。由于时间问题,很多企业信息的审核工作也还没有落实。目前,仍然有些系统还未真正投入使用。
此外,制度和规定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比如还没有具体的制度和流程保障监测数据质量;智慧环保平台的数据标准规范还没有出台。
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最困扰的是目前智慧环保缺乏顶层设计,没有长期建设方案。对于他们,由于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所以智慧城市的图景还没有形成。张红剑坦言:“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如何使平台智慧?平台如何才算智慧?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
那么,未来,衢州市智慧环保将如何变得更加“智慧”呢?
首先,夯实基础工作。智慧环保项目企业数据库由省控以上重点源向市控、县控污染源推广,同时,对全市所有已安装前端感知系统的企业进行统一改造,同时结合“五水共治”建设重点乡镇交接断面自动监测站和重点区域特殊因子监控系统。
其次,尽快制定智慧环保标准规范,进一步统筹规划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方面工作,进一步规范数据标准、规范系统建构。
第三,提高环境决策水平。开发和应用多年来积累的大量监测数据资源,进而对重大环境事件进行快速科学的分析、评价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