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放上网,学生人手一部“平板”,名师公开课还能现场直播,这一切都将在今年实现。今明两年,珠海将以建设“粤教云”示范应用试验区和试验校为抓手,计划完成建设“粤教云”数据中心、云学习空间、网络写作教研平台、数学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在内的六大任务,并在今年8月前完成试验校“粤教云”智慧课堂建设,每所学校建成1至2间“粤教云”智慧课室。
3月19日,珠海市教育局举行“粤教云”珠海示范应用工作推进会,出台了《珠海试验区“粤教云”示范应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方案),两年内分三阶段推进珠海“粤教云”示范应用试点工作。而在今天,珠海15所试验校近200名教师将接受为期一天的“粤教云”专项培训。目前珠海市第四中学的两间智慧教室已装修完毕,设备基本到位,预计最快本月底可投入使用。
远程课堂可看教学直播
在省教育厅和华南理工大学建设省级“粤教云”数据中心的基础上,作为首批试点城市的珠海将建设覆盖全市的“粤教云”数据中心珠海分中心,与省数据中心对接。
“珠海分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整合珠海现有的优质教学资源,扩展IT设施形成动态资源池,进一步提升计算能力以支撑教育大数据应用和教育视频云服务。”广东省教育厅“粤教云”项目专家组召集人许骏介绍,中心的本质是集中打造高质量的云服务来提供教育资源、服务及平台支撑。据了解,该中心一期建设及部分云服务部署将在本月底完成。 在珠海的大多数学校,一体机、投影仪、交互电子白板等在课堂上随处可见。作为智慧课堂其中一种类型的云服务课堂,将课堂环境中现有的教学设备接入云平台,通过“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资源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举个例子,老师在给五年级学生上数学课时,如临时需要用到四年级的某个概念,通过云服务平台的资源搜索就能即时呈现在投影仪上。
在云服务课堂环境基础上,云互动课堂则让老师不再拘束于三尺讲台上,手持一个PAD就能站在教室的任何角落为学生讲课。据介绍,云互动提供课堂互动教学支持系统、无线组网与通信关键设备及核心云服务,创设云端学习环境。
云协同课堂则是在云互动课堂的基础上通过配备录播系统或网络摄像头等视频采集设备,创建课堂直播环境,利用粤教云视通提供的大规模群组交互与云视频服务,实现云课堂实时互联。如此一来,边远地区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农村学校,也能和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市中心学校同上一堂课。
数字教材有望进课堂
利用“粤教云”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及区域特色教育资源,珠海计划从数字教材常态化应用、云互动课堂规模化应用、云协同课堂示范性应用“三管齐下”,构筑出一个具备不同硬件配置的云学习空间,以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流程,形成云环境下的教学创新应用模式。其中,珠海将为全市中小学师生提供优质数字教材,探索数字教材整合于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应用模式和服务机制,力争让每所(间)能够接入网络的学校(班级)都能使用到数字教材,让珠海成为国内首个数字教材全面进入课堂并开展常态化教学应用的地级市。“目前我们探索以人教二代数字教材为代表的优质权威教学资源在‘粤教云’三类课堂中的创新应用模式。”许骏说。
此外,珠海也将指导和规范试验学校常态化教学资源的汇聚、编目、共享,对已有的校本课程、课件教案、评测资料、视频资源以及在三类课堂中生成的原创性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使原始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教学资源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形成纸质图书、电子音像出版物、数字出版物等多种载体的优质教学资源,以满足新型教学模式的需求。
与此同时,珠海将逐步形成促进区域优质常态化资源跨校共享的机制,实现名优教学资源对试验区内贫困地区、教学资源欠缺地区的辐射,促进试验区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千百十工程”建设名师课堂
让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延伸到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名师课堂是主要形式。根据方案,珠海各试点学校将按照全市统一安排组织名师录制、直播示范性课程,计划建成一批优质的名师课堂视频课例、微课视频,逐步建成体系化的名师网络课堂。
未来两年,珠海将开展“千百十工程”,完成1000课时云服务课堂环境名师视频课例建设,100课时云互动课堂环境名师视频课例建设,10课时云协同课堂环境名师视频课例建设。利用“粤教云”平台提供的大规模在线流媒体直播、交互与点播服务,开展“名师伴我行”活动。从单纯依赖短平快的外部支教等支持转向云服务支撑下的优质资源共享,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作为“粤教云”系统集成的三大内容之一,“粤教云视通”汇聚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和服务,实现对教学、教研直播设备和环境的集成与整合,并整合珠海已部署的广东省教育视频网和正在建设的市教育视频资源平台,实现开放、互通、可伸缩的教育视频云服务,支持多终端多模式接入,支撑实时互动的直播课堂、在线培训、协作教研等典型应用。根据方案,珠海计划在5月底前完成试验校已建设的云协同课堂接入“粤教云视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