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甘肃省如何结合省情,落实会议精神,探索符合省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一、提高城镇化的发展速度
2012年甘肃省城镇化率38.75%,全国是52.57%,比全国低13.28%;比较2000-2012年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全国年平均增长1.37个百分点,而甘肃年平均增长1.19个百分点,城镇化推进的相对速度远低于全国;与其他省区相比,2012年甘肃省城镇化水平排名为全国倒数第四,仅高于云南省、贵州省和西藏自治区。
提高城镇化率,有利于推进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坚守甘肃6900万亩耕地和4200万亩粮播面积“两条红线”,增加人口就业率。力争到2015年,全省按照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按照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达到35%。力争到2020年,全省按照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按照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达到48%。
二、优化城镇的空间布局
甘肃省人口规模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1座,是兰州市。城区人口规模50万-100万人的大城市1座,是天水市;城区人口规模20万-50万人的中等城市4座,分别是白银市、平凉市、武威市和酒泉市;城区人口规模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10座。甘肃省城镇规模结构总体呈现“头重、脚轻、腰杆细”的特征。
另外,甘肃城镇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陇中和陇东地区城镇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集中分布了全省65%以上的城镇,而酒泉、甘南等地的城镇密度极低,每万平方公里仅有两三座城镇,临夏和酒泉的城镇密度比为21∶1。城镇布局区域间差异较大。
针对城镇大中小体系不合理,城镇布局在密度上空间差异较大的现象,必须优化城镇的空间布局,加快构建“一核一圈一带一群”的城镇空间布局框架,(“一核”为兰白核心经济区,“一圈”为环兰白经济区都市圈,“一带”为河西走廊城镇带,“一群”为陇东南城市群)进一步增强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促进人口有序转移,调整城镇的规模结构。到2020年,全省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达到2个,5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达到4个,20万-50万人的中等城市达到8个,10万-20万人的小城市达到30个,3万-10万人的建制镇达到20个,建制镇总数达到600个以上,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以产促城产城融合
在多数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与城镇化大体同步,即随着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农业人口进入城镇,成为城镇人口。而2012年甘肃省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3.8∶46.0∶40.2,城镇化率仅38.75%,比工业化率低了近8个百分点,说明甘肃省的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提高甘肃省的城镇化率是工业化倒逼产生的,因为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和产业共生。经验和理论分析均证明,城镇化过慢,工业化将缺乏市场需求的支撑,将失去动力;而工业化过慢,城镇化就会缺乏足够的产能供给,城镇化也将失去依托。
四、建设生态城市
甘肃荒漠化面积占全省42万平方公里的一半,生态环境脆弱,但生态地位重要,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甘肃作为“国家生态屏障建设、保护与补偿试验区”,责任重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新型城镇化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勾得起童年的回忆,记得住千年的乡愁。而生态城市强调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景观充分融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
因此在甘肃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应推广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就地城镇化进程中,甘肃应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多引水,主要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上多下功夫,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五、打造城市主题文化
甘肃省12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468个建制镇,城市建设千城一面,城市形象基本趋同,缺乏历史文化传承,没有城市主题文化。城市主题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特有标志,它使这个城市具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底蕴和气质,是一个城市展示其个性与品质的重要符号。纵观世界名牌城市,无一不具有鲜明的城市主题文化特征,如建筑之都罗马、音乐之都维也纳、雕塑之都佛罗伦萨。这些城市给人最重要的印象,首先体现在城市的主题文化上,其次才体现在城市的经济、建筑和景观上。
在甘肃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再没有第五个,它们分别是儒学,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而这四个文化体系交相汇融的地方只有一个,再没有第二个,就是新疆和甘肃的河西走廊。”甘肃境内文化古迹星罗棋布,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红色文化地位特殊,石窟文化、丝路文化、始祖文化、长城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各大中小城市,应该找出符合自身的独特城市主题文化,建设富有历史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
六、打造兰州城市群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确定了以32个城市群为轴心的城镇化发展路线,32个城市群包括已基本建成的11个城市群,正在建设的14个城市群和7个潜在城市群,兰州城市群属于正在建设的14个城市群。甘肃应抓住机遇,按照省委书记王三运强调的“兰州要按照世界眼光、西北一流、甘肃特色的要求来定位自己,要高起点规划和建设,高水平管理和服务,合理布局城市的功能定位,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对外吸引力”的要求,打造兰州城市群。
2012年兰州市GDP为1560亿元,约占甘肃省5569亿元的28%,而全国其他省会城市占全省的比例,远超1/3。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兰州市人口约占全省14%,而其他省会城市人口占全省的比例,远超14%。从GDP和人口这两个重要指标分析,兰州的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都急需做大做强。大兰州应实施“一河两圈、先圈后带、重心向北、两级拓展、大字布局、五面互动”的空间发展战略。“一河”指黄河两岸作为一级开发轴,兰州周边的五条交通线构成的“大”字形框架作为二级开发轴。“两圈”指半小时生活圈、一小时经济圈,两圈包括20个县区,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00万。“重心向北”指兰州城市空间优先向北发展,通过兰州新区建设,实现一级拓展,通过“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实现二级拓展,至此圈层发展改为沿黄河带形发展,建设兰州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