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将促进信息消费作为一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并提出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
这一举措是在宏观经济和产业大变革的背景下提出来的。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我国经济结构与增长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经济发展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增加。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需要依靠扩大消费,提升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信息消费的潜力开始爆发。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务的共同驱动下,信息消费逐渐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增长力量。伴随着创新加快,应用深入,信息消费将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我国拉动有效需求、稳定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的新动力,是继住房、汽车之后的全新消费热点与亮点。
《意见》中涉及工信部的重点任务多达58项。时间紧、任务重。为落实中央部署,工信部加强与其他部门配合协调,积极探索和研究信息化领域新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多方寻求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新路径,其中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一是全面开展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二是组织实施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加快4G网络商用进程。三是鼓励智能终端产品和新型信息服务创新发展。
为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工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出台《“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并于2013年12月4日向三大基础运营商发放TD-LTE制式的4G牌照。为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工信部组织各司局和相关企业、机构大力推进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及其应用生态建设;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数字家庭智能终端研发和产业化。为培育信息消费需求,工信部组织实施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工程;向11家民营企业发放了首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批文;加强北斗应用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推进北斗导航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为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工信部开展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实施试点工作。此外,还通过组织开展网站可信认证服务试点工作、正式实施用户实名制等举措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
一系列促进信息消费的政策措施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和初步成效。2013年1月~10月,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48亿部,同比增长178%,成为新型信息消费的热点;全国电信主营业务的收入达到9713亿元,同比增长8.6%,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突破10亿Gb,同比增长了68.9%,成为信息服务消费的主要增长动力。作为信息消费重要的支撑平台,电子商务对于消费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凸显,2013年前三季度,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7万亿元。2013年12月31日,工信部网站正式公布了首批68个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县、区)名单,随着部门与地方协作推进力度的加大,我国区域信息消费的潜力在2014年还将喷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