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信息中心网络政府研究中心和中国信息协会电子政务专业委员会联合编写的《中国政府网站发展数据报告(2013)》正式向外发布。该报告应用全球最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抽样采集了从中央部委到地方省市共82个样本网站、连续9个月、5000多万条数据,分别从政府网站用户来源、用户访问特征、用户需求、重要页面访问情况、技术功能可用性、移动终端用户访问情况、微博用户访问情况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报告显示,我国政府网站移动终端用户不断攀升,信息公开栏目备受关注,国际影响力逐渐上升,但政府网站在微博等社交媒体方面的影响力不足,政府网站首页“瘦身”势在必行。
首页“瘦身”势在必行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政府网站首页平均长度为3.4屏,其中部委网站的页面最长,平均为4屏,最高的达到7屏。总体上看,第一屏点击量平均占比为57.8%、第二屏占比19.3%,即前两屏集中了77.1%的点击量,表明用户对政府网站首页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前两屏,从第三屏之后总体关注较少,甚至有些栏目无人问津。页面长度超过2屏之后,使用效率大幅下降。
据记者了解,最近几年,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普遍从用户体验出发,将政府网站首页的长度压缩到2屏以内,有的只有1屏,大大提高了网民查找信息的效率。相比而言,我国政府网站首页具有较大的瘦身空间。
对此,报告编写组组长、国家信息中心网络政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施洋表示,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各级政府网站要从现有的“供给导向”服务模式转向兼顾供给和需求、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的“需求导向”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政府网上服务质量,满足广大网民的服务需求。二是要探索建立政府网站评价与观测的数据标准,为开展基于用户体验的政府网站建设和绩效管理奠定基础。
便民亲民仍需下功夫
报告显示,政府网站首页上的信息公开、办事服务、政民互动三类栏目的用户关注度分别为17.11%、7.46%、4.34%,信息公开专栏是网民最为关注的栏目,其中部委网站信息公开栏目的关注度高达22.82%。
于施洋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知情、参与和监督意识不断加强,对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公开政府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一届中央政府指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升级”,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信得过”、“能监督”,这就要求各级政府网站主动回应网民关切,从“知晓式”被动信息发布向“回应式”主动信息公开转变,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社会凝聚力和政治向心力。
此外,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成本低、速度快、范围广,越来越多的人习惯选择在互联网中表达诉求和观点,并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获取各类信息和服务。在政府网站用户来源中,约0.62%的用户来自微博平台。当前我国微博用户数2.8亿,占网民的47.38%,政府网站微博来源用户占比仍微不足道,政府网站在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仍然不足。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长期以来,电子政务建设主要是从政府内部需求角度推进的,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方便监管,对民众需求的考虑显然不够。”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顾大伟表示,“电子政务的终极目标之一,应该是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于施洋认为,随着互联网应用不断深化,各级政府必须深刻把握并积极适应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特性,主动将政府网站信息推送到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平台上,确保公众能够及时、准确地找到政府权威信息,提高政府在互联网上的响应能力,这是提高政府网上服务能力的重要前提。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徐愈表示,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刺激了人们对互联网的需要,“24小时在线”是发展趋势,4g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空前发展,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运用社会化媒体,政务信息会得到更大的传播。
未来发展以用户为中心
“信息时代,我们的处境是不进则退。”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表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尽快改变过去以政府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尽快从单纯的技术应用和事务处理,转向以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创新为目标的发展新阶段。”
“与对待商业网站的态度不同,网民对政府网站不满意大多数不会去主动投诉,只会减少访问,最终导致访客逐步流失。”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祁国晟认为,随着执政为民理念的深入,政府网站的一些缺陷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改进压力。未来政府网站的发展趋势一定与政府职能的转变相一致,目前我国政府已经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未来我国政府网站的发展也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我国政府各个部门的职能分工还会长期存在,但是电子政务在网络上是可以实现一个虚拟的统一面向公众的窗口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指导专家组组长高新民表示,“新加坡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物理上多个部门,逻辑上一个政府’这一理念,我们应该借鉴,并运用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