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智慧应用 » 应用资讯 » 正文

智慧医疗时代来临 企业发展参差不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19  来源:eNet硅谷动力  浏览次数:1857
核心提示:基于移动互联、穿戴式设备、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的结合正全面颠覆,可以预见,医疗的各个细分领域,从诊断、监护、治疗、到给药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结合商业医疗保险机构,全新的医院、患者、保险的多方共赢商业模式也在探索中爆发。 医疗改革之智慧时代因物联网发展而悄然来临!
  • 应用领域:智慧医疗
Q]M`R0${IB6]W$WI{HTXEB0

想像一下,当你一个人在家,患重感冒,脸部疼痛,流涕不止,你勉强从床上爬起来,然后艰难地一个人去诊所。这就是珍尼最近的窘境。由于当时诊所的医生不在,护士给他的医生打了个电话,在电话里把珍尼的疾症告诉医生,最终医生给他开了些药。

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她又何必跑到诊所去呢?足不出户就能做到同家庭医生沟通或者看病。她所需要做的只需要一台连接wifi的电脑和一个像skype之类的视频聊天软件。

这就是近年在美国的兴起的远程医疗。

Ben就是美国华盛顿虚拟紧急医疗中心的一位医生,通过网络视频,此时,他正详细了解病人的症状,并让病人配合,张开嘴,自测体温,做必要身体检查。

Ben说,根据中心计,75%得小病的病人通过这种远程诊疗都获得了康复。

“病人安全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ben特别强调说,“如果病人情况严重,我们感觉用这种方式没有太大把握,有不安全因素,我们就会建议他们到大的医院及时就诊”。

珍尼现今成为了这种医疗服务的受益者,她说:“如果不必坐在候诊室等待,并且接触到其他人的病菌的话,她宁愿支付双倍的价格”。

慢性病,学会健康管理比单纯治疗更有效果

美国一所医科大学的凯伦•马戈利斯(Karen Margolis)博士针对高血压病人,领衔一项研究。该研究选择450个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把他们分为医生监测组和自我+药剂师监测组:医生监测组接受常规治疗,他们定期去看医生的时候由医生测量血压;而自我+药剂师监测组呢,要求患者在家里每天要自我测量血压,并把检测结果以电子形式发送给药剂师,药剂师每天检查他们的血压测量结果,并在必要时,打电话通知病人调整用药和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结果显示,一年以后,自我+药剂师监测组血压达标的病人数量是医生监测组的两倍还多。马戈利斯博士还进一步发现,自我+药剂师监测组中70%的病人在该研究结束6个月后,仍然保持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其中自我+药剂师监测组的一个高血压病人表示,在药剂师的帮助下他有很多收获,他说:“我学会了更多,我能更好地听药剂师的话,并记住她的嘱咐……我很相信他。”

美国科学家的这项研究,充份说明,病人对疾病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他们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对于一些慢性病病人,由专业人士对他们进行干预和回访,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比起单纯去医院看病一定是有效的多。

移动医疗和智慧健康:开春话题依然热

近期以来,多个地方正在召开的两会热议健康服务。北京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要努力为市民健康服务,加强医疗卫生资源整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建设统一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杭州卫生局更是明确,将深入拓展“智慧医疗”项目作为2014年创新创优的头等大事......

由此,不由让人重新考量这两年光芒万丈的移动医疗、智慧健康和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然而现实并不是争相报道的那样前景辉煌——

科技概念公司、资本金融公司、甚至创业者蜂拥而至,都把移动医疗和智慧健康当做大蛋糕,纷纷以各种理由凑上前来咬上一口。

做软件的凭想象写个程序,做个简单的健康相关的算法,就敢宣称自己智慧医疗。搞通讯的请C语言或者JAVA语言的弄个APP,就敢开展号称移动医疗的业务。做医疗器械生产的做了蓝牙模块或者开个usb接口能链接手机接收数据,也敢说自己进入了移动医疗领域。甚至上市公司也不甘落后,伴随着移动医疗市场兴起,创业投资热度逐渐升温,也纷纷杀进了移动医疗或智慧医疗的市场……

同属移动医疗 高低深浅并不同


在纷乱复杂的众多概念公司、科技公司和移动医疗平台公司这些以移动医疗、智慧健康行业,主要从几个方面当中也不乏有真材实料的。

其中,像百生康云健康、中卫莱康等是少有的几个拥有自己医管团队的移动医疗或智能健康管理平台,已经或接近走在同行的前面。而像东软熙康、杏林七贤等主要是推广远程健康管理和健康管理软件为主。慈铭、国宾等传统体检界杀进智慧医疗行业,也是依托体检的力量,意图在这个领域也能分到一份蛋糕。

然而,同属移动医疗或智慧健康行业的平台公司,无论从远程数据采集或智能可穿戴设备运营、数据传输和存储、疾病判断和分析模型,还是从是否拥有角色完善的医管团队、人性化的健康管理和干预模型、布局合理的实体店服务分布,从几人的团队到上市公司,从系统医学研发和使用深度,到市场渠道的发射广度,优劣难判高低不同。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