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专家智库 » 专家 » 正文

杨培芳:发展信息经济有利于构建橄榄型社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08  来源:中国智慧城市  浏览次数:1383
核心提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所谓“橄榄型”社会结构,顾名思义似橄榄形状——两头小、中间大。它表明的是社会阶层结构中极富、极穷的“两极”很小,而中间阶层相当庞大,因此又被某些学者称为“纺锤型社会”。而信息经济具有天然大众化属性,发展信息经济更有利于缩小城乡、区域和人群的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我国更快进入稳定发展的橄榄型社会。
  • 研究领域:信息技术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所谓“橄榄型”社会结构,顾名思义似橄榄形状——两头小、中间大。它表明的是社会阶层结构中极富、极穷的“两极”很小,而中间阶层相当庞大,因此又被某些学者称为“纺锤型社会”。而信息经济具有天然大众化属性,发展信息经济更有利于缩小城乡、区域和人群的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我国更快进入稳定发展的橄榄型社会。

贫穷的一个重要根源是信息闭塞

解决贫困问题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传统的解决思路,就是先鼓励富人创造财富,等富人足够富了之后,再通过收税、捐赠等形式将财富分配,在经济学上被叫做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再来反哺穷人。第二个思路,就是利用信息通信直接提高穷人素质,让他们自己创造财富。 美国诺奖得主舒尔茨认为,贫穷的主要根源不是土地贫瘠和产业落后,主要根源是由于教育落后和信息闭塞造成的劳动者素质低下。

怎样才能更快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我们不能沿用传统的经济学方法,应该考虑一个后现代经济的新方法,也就是通过信息化直接提高劳动者素质,让贫困人群自己去创造财富。有的学者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说西部比较贫穷,温饱都没有解决,哪里有钱搞信息化,还是要按照传统办法一步一步地来。

去年我在山西考察,一个村庄办了一个网站,农民上网可以知道全国的蔬菜行情,知道应该种什么,不应该种什么。农民在分析完行情后,最后选择种胡萝卜,产品销到新加坡、日本等国,整个村子都富起来了。他们说不是网络找到了农民,而是农民找到了网络。农民利用网络的能力和对网络的认识程度是我们始料不及的,非常了不起。许多研究都证明,解决信息闭塞的问题比教育落后问题更为急迫,因为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个百年工程,而解决信息闭塞问题至多需要十几年。

传统发展方式不可持续

我国经济如何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由于收入差距的拉大,有钱人有钱但不知怎么花,而没钱人因为没有钱而发愁生活。面对这种情况,既需要转变生产架构,又需要转变收入结构,通过信息消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几十年来我国主要依靠钢铁、水泥、房地产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现在的市场空间几乎用完。1958年,当时领导人认为,只有有了钢铁,国家才有实力。于是全民炼钢,为了实现1070万吨钢的目标,搞得鸡飞狗跳。现在5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钢铁产量世界第一,超过美国钢铁总量的8倍,但是粗钢积压,细钢还要进口;能源产量世界第二,可是单位GDP的能源消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

最近几十年,我国通信发展确实很快,网络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网络装备水平也是世界一流,但是,综合信息化程度却很低,主要是宽带基础设施和各行业信息应用服务落后。如果说社会只存在物质、能量、信息者三种基本资源,那么,我国只有提高信息消费水平,才能有效降低物耗、能耗,走上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

信息经济是天然大众经济

我国信息化发展已经出现两个失衡,一是中东西部的区域失衡,另一个是城乡失衡,数字鸿沟非常明显。造成这种失衡的主要原因则是传统经济规则和商业模式阻碍了信息生产力的发展。

然而信息经济又具备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梅特卡夫定律,这些定律都表明信息经济的成本递减性、收益递增性和网络外部性等特点,是天然适合服务大众的经济领域。我们必须变革现代企业的传统经营理念。一是经营目标要从利润最大化过渡到价值最大化,二是要从经营者主权过渡到消费者主权上来。三要从同质对抗性竞争发展到异质合作性竞争上来。

长期以来,我国只有营利企业和非营利事业两类经济实体,而对于基础性、公共性企业则按照一事一办的国家临时政策灵活处理。后来有人主张完全市场化改革,结果许多带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企业很快又成为高利润甚至暴利行业,石油、电信就是典型的例子。

十八大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明确,水、电、气、石油、交通、电信行业中自然垄断环节的价格不能完全放开,就是要把技术进步和网络外部性的好处尽快还给广大消费者。基础网络企业应该维持低利润经营模式,以更好发挥它的外部效益,支撑多元化的信息应用服务,以更高地服务质量,更低廉的价格刺激信息消费。

信息化是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切入点

经过35年的改革,我国基本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现在钢铁、水泥和房地产已经出现过剩甚至泡沫现象,今后最重要的一环是如何启动几亿农民的有效消费需求。

启动农民消费需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分给农民一些钱,让其自主支配,但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按照农民自己的传统思维模式,当然是吃、穿、住、行,盖一间好房子,娶一个媳妇,生一堆孩子——如此循环不已。

其实无论是农民还是城里有钱人,他们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就是“追求更多物质财富”。按照马斯洛的需求模式,农民和城里人一样,首先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其次就是信息需要,然后是体面和尊严,最后是追求自我实现。解决穷人问题有一条更好的道路,那就是将信息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最重要切入点。目前我国有些地区农民每月40元不限时宽带上网(甚至带视频互动),使他们的信息一下子跨越几千年,甚至与其他国外城市同步。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孩子教育、精细化生产、农副产品销售等这些问题都会变得容易解决了。

因此,缩小城乡信息差距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最重要的切入点,同时又是启动农民有效消费、化解经济危机的大计。而人们受传统思维模式羁绊,认为无论在什么经济阶段,人们的主要任务都是解决“物质产品”的生产问题,似乎只有物质产品才有价值,而公共服务,生存环境都没有价值。

 
关键词: 杨培芳 信息经济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