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要任务
“三大途径”保经济增长
路径一:
明确经济工作“上限”和“下限”
明年GDP增长10%—11%,其下限就是10%,但要向11%努力,同时环保、节能指标必须首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确保18%,但其中工业投资占比要达到60%,现代服务业投资占服务业投资比重要达到80%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是10%—11%,其下限就是10%,同时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要提高到83%;工业开票销售确保增长11%,但开票增长要与产值增长同步,不能虚增产值,企业减亏数、亏损面要有明显下降。
路径二:
切实抓好增量和存量
明年预排产值千万元以上工业新增点577个;营业收入千万元以上服务业新增点266个;重大项目226个,要逐一靠实措施、强化服务,确保“不跑不漏”“颗粒归仓”。明年继续开展赴境外、央企等集中招商活动,新引进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投资项目8个、央企合作项目30个。
向技改要效益。明年要把全市百强企业、重点行业“排头兵”纳入“122”技改工程范围,全年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50项以上,确保技改项目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
路径三:
扩大“盈利点”、止住“出血点”
扩大盈利点,引导企业“拓市场”与“走高端”同步推进,通过创新转型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来抢市场、扩市场、引领市场,提高相对自主的市场定价权;通过深入实施“品牌、标准、专利、上市”四大战略,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企业的利润率。
止住“出血点”,既要加强对亏损企业点对点监测服务,也要重点对船舶、光伏等行业性亏损进行整体“号脉”,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开拓政策性新兴市场等多种方式,尽快帮助企业止亏为盈。
2 结构调整
“三大调优”更精准发力
调优产业结构
工业:重点围绕汽车、机械、新能源新光源等五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推进链式发展、绿色发展、高端发展。化解过剩产能,加大对部分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品薄弱、配套产业滞后的企业进行落后产能化解工作。
服务业:在工业发展增速不减的情况下,服务业占GDP比重在今年基础上要再提高1.5个百分点。确保服务业增幅高于GDP、高于工业的增幅。其中,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左右;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达5%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增长50%;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增长20%;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
农业:明年新增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0家、土地集中型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0万亩。
调优投融资结构
目前,明年市区重点城建项目初步安排374个,当年完成投资约510亿元,较上年增加约100亿元,增幅近25%。
在城建项目的投资方式上,坚持更多地立足市场,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也就是要坚持“能由市场解决的要让市场解决;市场暂时解决不了的,政府可以先期给予引导帮助并择时退出;必须由政府投资的,坚决投入到位”。
调优要素结构
人才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六大人才政策,加大各类人才的招引,持续加快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创新方面: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契机,优化创新发展机制和发展环境。重点要推动与中科院、中关村、扬州大学在项目化合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3 城镇化
“四条定语”描绘一体化
探索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六大环节“以人为本”:
“进得了门”:进一步降低城市落户门槛,促进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就得了业”:就是要加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明年培训2.25万人),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
“住得到房”:就是要提供适合不同需求的保障房、廉租房、商品房保障安居乐业,并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城镇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
“看得起病”:就是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完善的医疗保障和服务,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大病保险,明年保险实村付比例应不低于50%;
“花得了钱”:就是要加快提升城镇服务业发展水平,让城镇居民和农民享受到城市的消费条件和消费服务。
“转得了型”:通过农民变市民,从根本上使人的观念、素质、环境有相应的提高。
坚持生态优先的城镇化
有“堵”有“疏”:严守20%以上的生态红线,合理规划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有“保”有“压”:加强对绿色产业、环保产品的引进扶持;同时要加大“六元一小”企业的关停并转力度。
有“舍”有“得”:坚决杜绝有污染、高能耗项目落户,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生态修复等投入力度,明年要重点推进6条生态廊道和10个生态中心建设。
推进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抓好农业现代化,抓好工业化,抓好信息化,注重产业、用地、建设、环保“四规同步”。
探索投入多元的城镇化
一是鼓励“资本下乡”;二是突出共建共享。
新闻词典
扬州特色的城镇化
对扬州来讲,就是要根据中央和省的精神,结合扬州实际,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历史文化、尊重自然生态,顺势而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