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在,一台电脑、一名技术人员,坐在监控室就能掌控多个大棚,这样的情景你能想象吗?在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现代农业物联网将这一切变为了现实,开启了智慧农业新时代。
专家看来,物联网优势体现在实现信息与生产的‘无缝’连接,只要具备连接互联网的条件,就可以远距离监控农业生产,从而可以精确地获取农田土壤信息以及它们的地理分布信息,有助于有针对性和精确地投放农业生产资料,提升我国农田管理水平和农业生产效能,促进农业的现代化精准管理、推进耕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事实上,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与此同时,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发展向集约型、规模化转变,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部决定启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下称区试工程),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天津、上海、安徽三省市率先开展试点试验工作。一旦示范区建设取得良好的科学试验效果,那么推动全国性建设也就不在话下。
21世纪物联网技术使用为农业建设提供了“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提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供应链环节消费者关心的公共追溯要素,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一旦发现问题,能够根据溯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从源头上降低信息不对称,保障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与当前全社会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非常契合。